近日,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福州召开会议,会议回顾交流了近年来该省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情况,同时总结经验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推进该省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会议指出,近年来福建省
近日,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福州召开会议,会议回顾交流了近年来该省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情况,同时总结经验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推进该省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会议指出,近年来福建省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体情况良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部署和要求,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与该省实际相符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省级各部门普遍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福建省政府全面部署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省信用办积极履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协调督促检查职责。200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根据该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省信用办经省政府同意出台了《福建省加快培育信用市场需求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对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工作作了进一步部署。福建省信用办还与省效能办合作就政府信用考核指标与内容进行研讨,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信用考评指标体系及测评办法;并从基础环节入手对全省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专项治理提出了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调查摸底工作。
此外,福建省省级各单位普遍把贯彻落实摆上议事议程,通过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把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纳入政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强化部门之间配合,推进该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交通厅、省国税局、工商局、质监局、环保局、人民银行福州中心银行、银监局、兴业银行等50多个省级单位均成立了本部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办事机构,26个省级单位出台了工作方案,积极结合实际推进本行业、本部门信用体系建设。
政府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推进
自福建省政府办公厅《福建省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下发后,该省省级各部门单位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围绕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任务分工,结合实际,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首先,在决策信用方面,优化政府职能配置、规范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公开制度、加强信用法制建设方面建立机制。省直各部门相继修订《工作规则》,健全行政决策制度,突出强调实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例:省教育厅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和厅长办公会等系列工作制度,加强了会前、会中和会后工作规范,加强了对决策过程的管理。省经贸委在修改工作规则的基础上,形成履行职能、民主决策、政务公开、廉政建设、会议制度等57项机关工作制度,严格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行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在执行信用方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快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加快行政程序建设、建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政府担保和招标行为、建立行政执法责任等方面建立机制。例:省公安厅在全系统开展了以“法律和业务知识考试、执法办案卷宗考评、信访工作考查”为主要内容的“三考”活动,一年一考,以考促学、以学促用、以析促改。省粮食局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依法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实行粮食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定制度。目前,全省共有593人经考试合格取得了《粮食监督检查证》。省工商局在全系统大力推行行政指导,采取登记事务助导制、查处违法疏导制、规范经营劝导制、维权兴权引导制等措施,使工商行政执法工作更趋人性化和服务化。
再次,在监督信用方面,省级各部门单位普遍在执行备案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强化专门监督、上下监督、社会监督等方面建立机制。例:省经贸委、省发改委等单位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严格审查,发现违法的坚决予以纠正,切实改变滥发“红头文件”、损害法律权威、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2003年到2006年,福建省受理行政复议案件一共达到了12211件,其中维持6784件,撤销了1723件,既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省效能办还将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情况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各部门落实决策发挥指导、督促作用。
最后,在公共服务方面,重点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政务公开等方面推进工作。省级各部门都建立了效能建设和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基本完成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目前,43个省直部门已在门户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省级网上审批系统已于今年6月10日正式开通投入运行,目前已有省发改委、教育厅等15个省直厅局的部分或全部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福建省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呈逐步完善的态势。2006年4月省政府授权组建福建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有限公司,现已基本建成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中心,为全省征信工作搭建了统一的物理平台。截至今年7月,该平台收录有全省25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12万多条企业综合信息、2万多条企业良好信息、3千多条企业警示信息和6万多条企业资质信息,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征信平台日渐完善。同时,省经贸委也积极在商务部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系统上归集全省拍卖业、直销业、汽车贸易业、商业特许经营、再生资源回收业、等领域各类商务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核查和补充后,形成福建省商务领域信用信息有效数据5487家,89662条。
同时,该省企业信息查询和披露机制也在逐步展开。省经贸委出台了《福建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机构信息征集和披露管理试行办法》。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有限公司在省政务网开发了数据交换平台,可供政府各部门运用数字证书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已向部分省直单位提供了查询资料。该系统在提供福建省企业基本信息和资质信息查询同时,还提供该省各行业企业分布情况的统计信息,为政府和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服务。省法院依法将被执行人信息转化为社会信用信息,供公众合理利用。今年5月,省法院还与省质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法院执行案件当事人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查询、采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人民法院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日常联络工作机制。省地税局从2005年起开展欠税公告工作,有效地清理了陈欠,遏制了新欠。
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度逐步推进。省建设厅根据建设市场不同主体特点,先后出台了福建省建筑业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和工程造价咨询、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暂行办法,加强了建设市场各方主体包括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监理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行业自律机制。福建、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等级评定分类管理,实行红黑名单制度,对红名单企业给予减少抽检税次、优先受理申报、优先推荐免检和对外注册,对黑名单企业给予重点监控、通报批评、暂停报检、取消备案、吊销证书等惩罚。其中,福建局已对辖区2000多家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并确定红名单企业32家,黑名单企业14家。省工商局下发了《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办法》,升级改版“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为基层工商所监管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综合、高效、共享的平台,同时起草了《福建省企业和个人守信激励、失信制裁联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草案),明确个人守信激励、失信制裁联防机制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工作任务、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工作步骤和具体工作措施、工作要求。省质监局积极推进“金质”工程,开通“福建省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专栏,分设信用良好、不良信用、有资质记录和无资质记录等四个信用等级,同时开通了“信用记录综合查询”通道,供企业和消费者查询。设置“监督专项抽查公告”专栏,对国抽和省抽结果进行通报,今年已发布了116次的抽检结果公告。厦门海关落实企业分类管理,构建海关信用管理体系。根据企业诚信记录采取差别管理措施,倡导守法便利,以此促进企业规范进出口行为,构建诚信信用体系。今年1~7月,调升AA类的企业21家、调升A类的企业116家。有17家企业由A类调整为B类管理,有8家企业由B类调整为C类管理。
此外,该省企业信用担保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当中。截至2007年底,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到142家,注册资金80.8亿元,累计为1.04万户中小企业担保3.6万笔,累计担保总额440.5亿元,在保责任总额123亿元。4年来,该省财政共投入519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84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风险补偿机制。信用担保品种多样化,有信用担保、租赁担保、合同担保、票据担保、工程担保、汽车消费担保、房地产担保、高新技术担保、财产保全担保、注册商标担保等数十种,且呈进一步细化之势。
中介机构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福建省中介机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近年来采取多项措施强化中介机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信用档案。省直10个行业和厦门市二个协会共12个单位中,已有11个单位建立了所属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省财政厅进一步完善全省执业注册会计师数据库。对该省参加信息采集的1917名注册会计师进行核实,目前已基本完善了该省执业会员的信息档案。省司法厅建立了律师队伍信用档案,收集了全省336家律师事务所、3861名律师的信用信息资料。二是实行行为信用分级和信用奖惩。省财政厅对2家评估机构进行限期整改,对4家评估机构和1名注册资产评估师予以警告,对8家评估机构发出执业风险关注函,并将对其中13家评估机构的负责人和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强制培训。共检查34家会计师事务所,占全省总数的22.22%。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牵头组织全省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共15家金融机构,顺利加入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建设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目前,福建个人征信系统共收集该省自然人2100多万人,个人信贷余额3169亿元,占全省个人信贷余额的98%以上。今年又对个人征信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共检查66.3万笔个人信贷业务数据,对625万个明细信息进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提交总行转商业银行确认。几年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积极推进福建省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工作,在省有关部门配合下,将环保、个人住房公积金、欠薪、欠税、电信用户缴费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作为审贷参考要素,为营造了该省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作出了努力。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几年来,该省整规(信用)办会同省级各部门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今年8月,省整规(信用)办会同省级19个部门下达了福建省“2008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各地、各单位通过广泛宣传,倡导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揭露了商业欺诈行为,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增强了消费者和投资者识假防伪维权的意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