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评论:“断供”反映诚信意识和体系的欠缺

来源:北方网 2008-07-29 14:09:26

自深圳房价大跳水之后,像“深圳房价持续下跌,部分购房者选择断供”等有关“断供潮”的报道便扑面而来。因为有些人所欠银行的购房贷款,其数额甚至超过了房子现在能卖出的市场价,对他而言房子变成了负

 自深圳房价大跳水之后,像“深圳房价持续下跌,部分购房者选择断供”等有关“断供潮”的报道便扑面而来。因为有些人所欠银行的购房贷款,其数额甚至超过了房子现在能卖出的市场价,对他而言房子变成了负资产。有一些房主感觉继续缴纳月供已不划算,于是干脆把房子扔给银行,不再偿还银行的贷款。这就是所谓的“断供”。

 “断供”这一问题的出现,至少说明诚信意识仍在部分国民中有不同程度的欠缺,也说明诚信体系建设是多么地亟待加强。

 “断供”这种貌似“聪明”的做法,其实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是最不聪明的。有人以为自己一“断供”,就能把大部分的亏损转嫁给银行,这种如意小算盘实在打不得。因为倘若一旦选择了“断供”作为弥补亏欠的手段,不仅将面临法律诉讼方面的风险,个人的信用记录上也会出现“污点”,短期的“利益”将带来长期的“亏损”。失去个人信用,染上“诚信污点”会对今后的生活造成潜在威胁,恐怕使你在现代社会里寸步难行。

  通过“断供”现象,我们也看到,我们的诚信体系还不具备应有的“威力”,或这种“威力”还没有被所有人所认知认同。如果诚信体系完备,那么个人的诚信问题就不单单是个思想道德层面的要求,而是实实在在地将与他的生活、甚至他的人生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强制的约束性比单单的道德要求将更加有力。

  在现代社会,个人信用记录通常被称为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在一个信用体系完备、经济秩序成熟的社会,不诚信、不讲信用的行为,将会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在发达国家,这种代价往往会“高昂”到让当事者本人根本承受不起。据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记录甚至与坐公交车买票、过红绿灯遵守交通法规等“小事”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我国个人信用系统与人家相比,还处于建设起步阶段,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我们在直面“断供现象”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社会,国民诚信意识的培养、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29种严重交通违法 今后要受到失信惩戒


都市快报 2016-12-05 07:47:00

诚信体系建设:惩治失信行为弘扬社会正气


人民法院报 2016-03-16 20:00:39

让逃票者不是仅需补票这么轻松


网络 2014-09-03 22:17:43

农业信用担保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3-08-02 14:24:4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