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行广安中心支行组织的广安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暨推广促进会在岳池花园大酒店成功召开,这标志着岳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获得成功。 ——顺利进行。岳池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近日,由人行广安中心支行组织的广安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暨推广促进会在岳池花园大酒店成功召开,这标志着岳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获得成功。
——顺利进行。岳池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和经验介绍,所辖平安、镇龙、北城三个试点社主任作试点工作汇报,人行达州中心支行、大竹县支行及大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人行广安中心支行副行长作总结性发言,就接下来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会议认为:岳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在人行广安中支、岳池县支行及县乡党政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工作扎实、有序、有力。3个试点社共评出优秀信用户703户,占总农户数的(下同)6.97%,较好信用户2503户,占24.82%,一般信用户3738户,占37.07%,非信用户421户,占4.18%,不符合借款条件的901户,占8.94%(其中,外出多年471户,超过年龄、未成年、孤寡户430户),对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防范信贷风险,及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试点工作取得了成功。
——富有成效。一是集合力量,工作推进全民化。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广大农户为主体,信合干部职工为主力,人行技术指导为主心骨的运作机制,有力打造政策和宣传教育“两个保障平台”,形成了全民积极参与,联动推进,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统一标准,信用评级规范化。落实联社客户经理部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专业指导、管理部门,确保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制定农户信息指标,统一评分标准,统一操作程序,统一工作推进步骤,防止了宣传动员“跑调”,操作执行走样,杜绝了信用体系建设各环节的随意性,确保了工作质量。三是创新设计,农户信息格式化。本着明晰、明了,便于管理、利用,创新设计了可折叠卡片式农户信用档案,对农户信息列表分类,实现信息格式化。对信息要素齐全的农户信用档案按村组陈列保管,实现了档案管理序列化,收到了方便好用,高效强管的良好效果。四是量化指标,信用评级数字化。在压缩定性指标,扩大定量指标的基础上,对涉及农户信用等级的各项指标进行细分量化,根据对贷款风险影响的大小合理设定分值,按综合得分评定信用等级,有效防止了“人情分”,确保了信用评级工作的客观公正。五是全面建档,信贷支农扩大化。对辖区内的所有农户全面建档,实现了对农户信息的全覆盖,从而根据其经济情况确定信贷支农思路,找准贷款营销切入点,突出支持重点,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充分支农、惠农,更加有力、有效的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六是健全评价体系,风险防范科学化。通过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分别建立了农户和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档案,完善了农户信贷评分和信用乡镇、信用村评定体系,健全了激励惩戒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掌控贷款风险,促进贷款业务安全高效发展。
——更高要求。一是以高度的责任感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加强教育引导,使全体干部职工乃至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信贷征信体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防范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是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增加农村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从而主动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二是以万众一心的精神合力而为,进一步增大工作的推进力。依靠党政的喉舌作用和影响力,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形成共建之势;建立农村信用社内部的整体联动、齐抓共管机制,充当主力;构建与市县人行、县乡党政及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努力推进全民共建。三是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含金量。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合理调度力量,并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促进信息采集人员坚持“打水到井边”,多途径、多角度采集和求证客户信息,确保信息真实,信用评级准确,在授信额度范围内全面覆盖贷款风险。四是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运用,充分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本着宜粗则粗,宜细则细,简化农户信息指标,增添实用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可操作性;建立农户数据信息定期更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农户信息的时效性和生命力;严格按评定结果,对农户实行差别服务,建立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推进全民信用意识增强,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从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