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我国第一个信用国家标准即将产生

来源:中国企业信用联盟 2008-07-21 08:34:41

目前已经有三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基本上完成,有10项左右草案稿正在运作当中   信用标准化是关系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宿忠民、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玉忠就我国信用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

        目前已经有三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基本上完成,有10项左右草案稿正在运作当中
  信用标准化是关系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宿忠民、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玉忠就我国信用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发表了意见。陈玉忠说,成立全国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他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键是联合征信,要达到联合征信,多个部门信息共享和连接是必须的,如何共享和连接就需要标准。同时,信息化是大量信息要共享的核心,而信息化核心是标准的支撑。信用标准化还是各级政府部门执法监管的关键,监管有了相关立法之后,标准就要起重要作用。信用服务各行业也需要相关的标准支撑。
  信用标准化重要而艰巨
  信用标准化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但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宿忠民说,要充分认识到信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整顿市场秩序、金融监管、企事业监管、税收监管以及国家政务、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信用体系必定要发挥重大作用。
  信用标准如何介入到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是信用标准化的重点,标准如何切入,项目如何做,确实是个难题。宿忠民认为,不能为了信用标准化而标准化,而要充分认识到信用标准化是一项国家整个信用工作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工作组要能够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考虑信用标准化的工作。
  宿忠民还提出,工作组应加强信用标准化工作的协调问题。随着信用标准化工作的推进,管理性问题、技术协调方面的问题,比如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方面的协调问题会逐步突显出来;因而,工作组要加强信用标准化工作的协调问题,比如如何满足政府管理需求、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如何介入、如何采用好信息技术等;特别要注意信用信息技术应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
  第一个信用标准即将产生
  陈玉忠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直在喊立法,立法过程很长,没有立法之前以什么为依据,以标准为依据,这是国际上的惯例,中国也要这样做。去年5月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信用标准化工作组就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要求。信用标准化工作组有31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34个委员参加。陈玉忠还说,今年要进一步把工作组扩大,目前 正在征求意见。
  成立信用标准化工作组的主要任务第一是制订标准,陈玉忠说,关键是制订国家的标准,不是制订某个行业和企业的标准,而是国家层面制订标准,要从国家层面实现统一。第二个相关的标准,包括行业的标准和企业的标准如何与国家和国际的标准去协调。第三个要跟国际协调,有专门跟国际对口的组织。
  陈玉忠还介绍说,国家标准制订的的原则是政府引导,国家层面社会公益性的标准必须由国家和政府引导,制订的主体是所有相关行业的企业,也就是企业为主体,还包括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还有消费者都要参与到相关标准制订过程中来。从标准技术层面来说,标准涉及企业政府个体所有的利益,所以利益相关者要参与。他说,欢迎全国各个领域、 各个企业、各个机构参与信用标准工作。
  对于信用标准的作用和功能,陈玉忠说,首先对政府来说是节约,目前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在建立大型的数据库,全是国家投入,没有统一的标准衔接和建立这个数据库的时候,大量浪费是在这里产生。其次,行业规范对企业有好处,对个人也是有好处的。
    陈玉忠介绍,工作组已经建立了国家标准研究相关的标准体系,目前已经有三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基本上完成,大概有10项左右草案稿在运作当中。今年5月第一个标准在网上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是关于术语的标准。6月份将有一个信用信息采集的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7月将有一个信用等级划分的相关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月将召开第二届国家信用标准化论坛。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虚假大学所在地


2015-05-26 11:58:00

酷暑救灾送棉被 红会遭质疑


网络 2014-07-31 19:08:4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