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风险提示不足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遭遇信用危机

来源:北京商报 2008-07-19 16:22:41

忽悠客户   产品信誉危机凸显   “这款短期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2%,保证本金,但收益有可能存在风险。”昨日,北京北三环某银行营业部在向记者介绍一款理财产品时这样表示。而在此之前,很多理财经理并没有履行自身

 忽悠客户

  产品信誉危机凸显

  “这款短期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2%,保证本金,但收益有可能存在风险。”昨日,北京北三环某银行营业部在向记者介绍一款理财产品时这样表示。而在此之前,很多理财经理并没有履行自身的职责。

  “这款产品稳赚不赔,收益率在10%以上,上不封顶。”早在今年3月份,很多银行的理财经理都以上述方式推销新发行的理财产品。

  这样的推销吸引了很多想投资但一知半解的投资者,结果超过50%的产品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承诺的高度,理财产品遭遇严重的信誉危机。截至目前,忽悠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营销案例依然存在。

  
   收益“露”负

  银行理财产品惊现清盘

  由于理财经理的“忽悠”,多数投资者在不了解产品隐含风险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此类产品,结果收益遭遇严重缩水,个别产品本金不保。而早在去年12月份,就已经有投资者反映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为零的现象。

  进入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门事件成为银行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涉嫌零收益或负收益的就有浦发、东亚、民生、兴业等。

  同时,由于对周边市场缺乏深刻的了解,导致上半年一些挂钩境外股市的理财产品受到重创。其中,民生银行的QDII产品“港基直通车”,因触及产品净值下限而被迫清盘。另外,截至6月25日,汇丰(中国)的结构性票据类QDII产品中,只有挂钩贝莱德美林世界矿业基金的是正收益11.93%,其余全处于亏损状态。

 股市降温

  打新产品光环不再

  “您看点别的产品吧,现在我们已经不发行打新理财产品了。”在记者咨询业务时,某银行经理这样表示。

  股市转熊,早先风光无限的打新理财产品已经卸去头上光环。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至4月份,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发行了103款,而在五六两个月份,此类产品发行数量缩水至10只以内。

  如果单从数量上衡量,今年前半年理财产品发行总额与去年持平。据Wind资讯系统统计,今年1至6月,全国共有53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计2257款 ,接近2007年全年的2404款。

  但是,在理财产品收益门后,银监会下令各银行整改,理财产品市场一度出现发售断档。从人民币理财产品看,目前几乎所有产品都投向了债券、货币市场或者集合资金信托贷款计划等领域。

  限期整改

  风控测评仍存漏洞

  今年4月,银监会下发了各大银行对理财产品限期整改的通知。通知下发后,原先被忽视的风险揭示成为理财经理推销产品前的必修课。此外,各大银行还依据自身的客户群体,制定了风险测评试题。

  记者走时访发现,不仅银行提高了对风险的揭示,投资者也将心理预期从“渴望高收益”降到了“保本低收益”。市场应需而动,在53家银行推出的2257款理财产品中,保本型产品1385款,占比61.36%,成为市场主流;非保本产品872款,占比38.64%。而对银行来说,风险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记者发现,截至目前,银行的风控测评仍存在过于笼统、测试题分数不透明等多项不足。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刷分秘籍能涨芝麻信用分?


网络 2015-07-29 10:09:43

火车逃票将上诚信“黑名单”


网络 2014-06-12 18:55:31

你会正确使用信用卡吗?


网络 2014-06-06 10:51:58

发改委央行牵头建国家信用体系


网络 2014-05-09 22:11:1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