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部分家长法制和诚信意识缺失致高招骗子屡打不绝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5 13:15:17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招生骗子杨清彦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3万元。许多群众指出,杨清彦的欺骗伎俩并不高明,他之所以能得逞,也是一些家长法制和诚信意识缺失的悲哀。 现年51岁的杨清彦原是一名退休干部,大专文化。因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招生骗子杨清彦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3万元。许多群众指出,杨清彦的欺骗伎俩并不高明,他之所以能得逞,也是一些家长法制和诚信意识缺失的悲哀。

    现年51岁的杨清彦原是一名退休干部,大专文化。因做生意缺少资金,他便产生了以招生为名诈骗钱财的念头。法院经审理查明,2006年11月12日,杨听说学生家长赵某的孩子想上军校,便伙同他人约赵某在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某酒店见面。见面中,杨清彦称自己是河南省高招办的“刘主任”,手里有大学指标,只要赵某不怕出高价,就能保证让其孩子上洛阳某军校。赵某信以为真,便于11月24日将13万元现金交给了杨清彦的同伙。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类似的案子并不鲜见。以本报刊登过的报道为例:

    2004年5月前后,北京教育考试指导中心物业管理人员张辉,吹嘘自己和北京教育考试指导中心的领导很熟,能让不够分数线的人上大学。他定出了上首都师范大学或北京联合大学5万元至6万元、上北京理工大学7万元至8万元的标准。短短两个月,他先后骗取48人的“入学费”419万余元。

    2006年,吉林省龙凤阳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孙靖国、张泽柱、刘焕杰、刘春岩等人,谎称该公司能通过在教育部、吉林省招生办的熟人,以点招、扩招等方式,将高考低分或认为录取学校不理想的学生办入北京、大连、长春等地的高校。学校不同,缴纳的费用不等,并承诺缴费时签订协议,办不成全额退款。很快就有长春、辽源、农安、松原、德惠等地的学生家长403人被骗,涉案金额达3500余万元。

    ……

    事实上,每年高考招生期间,各级教育部门都会提醒考生家长谨防招生诈骗。就在杨彦清实施诈骗行为前的2006年6月27日,教育部还向全国考生进行了郑重提醒。

    高招骗子年年抓,教育部门年年提醒,可就是有一些考生家长对此充耳不闻,年复一年上当受骗。

    在某省招生办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每到高招季节,便有一些考生家长找上门来,打听有没有什么‘路子’,其中有些人的孩子成绩并不是太差,有的已经进了二本线,但家长生怕孩子进不了大学,还是想走‘偏门’。”

    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的高晓晖法官指出,每年都有很多人上“高招骗子”的当,仔细分析起来原因很复杂。除了警惕性低、防骗经验不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等原因外,不能说与考生和家长的不良心态无关。

    “投机取巧、试图通过不正常途径牟取不当利益,是许多受骗考生和家长的共同特点,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这种心态。”高晓晖说,“因此,尽管许多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仍有一些人屡屡上当,而且往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是因为自己心不正、理不直、气不壮。这方面的教训发人深省。”

    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姓马的老师说:“招生骗子当然可恨,他们骗了考生家长;而那些被招生骗子骗去钱财的家长虽然可怜,但是,可怜之人,有时也有可恨之处。考生家长的问题在于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的缺失。他们不尊重高考选拔的权威性,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成绩不行,还想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让自己家的孩子分享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对整个社会的不诚信,也是一种对社会公平的破坏。”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诚信”难题拷问商事改革


网络 2015-05-04 08:48:08

失信黑名单:对恶意逃债者坚决说不


人民法院报 2014-02-24 20:24:43

食品药品信用将被记录


大公网 2013-08-31 22:39:58

农业信用担保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3-08-02 14:24:4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