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信息显示,原本是“鸡肋”的个人信贷业务,如今成了中外资银行争抢的业务“大餐”。 目前,上海市场上推出个人信用贷款产品的主要有三大银行。宁波银行是中资的代表。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信息显示,原本是“鸡肋”的个人信贷业务,如今成了中外资银行争抢的业务“大餐”。
目前,上海市场上推出个人信用贷款产品的主要有三大银行。宁波银行是中资的代表。该行上海分行2007年5月18日推出“白领通”产品,最高提供20万的无抵押信用贷款额度。
随后渣打银行也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信用贷款“现贷派”。花旗银行则在2008年5月6日推出了同类产品“幸福时贷”。一名中资银行人士介绍,信用贷款与其它的产品不一样,需要单独的系统,中资的大银行看不上。
相关人士透露,自2007年5月份起,至2008年3月末,渣打银行“现贷派”共办理6200余户,贷款余额2亿元,平均每户3万余元。截至2008年5月31日,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办理的信用贷款“白领通”业务的客户实际使用贷款目前也达到了2.8亿元。而且,此项业务在上海市场的总额就达到了宁波银行个人消费总额的90%。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