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用的概念与内涵 基本概念:信用是债权人(授信人)和债务人(受信人)对资金、商品或服务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让渡。 经典信用:指债务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信任、信心)。 现代信用:指债务人违约可能性(违约概率)和违约造成债权
一、信用的概念与内涵
基本概念:信用是债权人(授信人)和债务人(受信人)对资金、商品或服务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让渡。
经典信用:指债务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信任、信心)。
现代信用:指债务人违约可能性(违约概率)和违约造成债权人损失数额大小。
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
十届人大提出:"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努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
温家宝总理指出:"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靠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吴仪副总理强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抓紧制定诚信标准,努力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
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与否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引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地开展经营活动,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作。
目前以行政执法和道德强化为主要手段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达到提升我国社会信用的做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必须寻找治本之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3、适应世界贸易组织新规则的迫切需求
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决定了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信用环境影响企业的信用程度,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投资需求的增加,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4、社会信用体系是国家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信用体系是维护社会基本经济关系和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善主要标准,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信用等级类似于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可以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体行为。信用评级机构堪称"无冕之王"。
5、社会信用体系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
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拥有我们自主的信用评估技术和完善信用数据库,对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评级机构经常对我国国家主权进行信用评级,结果的变动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2005年实行的《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将对我国的金融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没有自主的信用评级技术,没有完整的信用数据库,无法向世界证明我们的信用体系和信用级别,我们得不到国际社会认可,只能受制于人。
三、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类型
按照建设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划分为:
纵向信用管理体系:以国家各有关部、委为主线建立的行业信用体系和管理体系。
横向信用管理体系:各省、市地方政府为主线建立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管理体系为主。
按照建设主体的成分不同可划分为:
单一政府型--单个政府部门统一建设、管理;
政府合作型--多个政府部门合作建设;
政府企业合资型--政府与企业合资、合作;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型--政府提供政策、企业运作;
完全企业型--企业自行建设、运作。
按照建设主体的资金来源不同可划分为:
国有企业型
合资合营企业型
民营企业型
按照涉及的信用主体不同可划分为:
政府
企业
个人-城市居民
按照金融机构参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完全参加
部分参加
不参加
2、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
机构设置:成立机构或运作实体(企业);
制度建设:有管理制度、条例和办法;
基础平台: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网站;
社会宣传:初步的信用公示(警示),提升信用意识,加强信用管理。
3、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领导和组织机构。多个部门领导,重复建设。
缺乏统一的项目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信用体系的功能简单,可用性、通用性差,增加建设成本和时间。
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制度和条例不统一。缺乏法律依据,各自发布管理制度和条例。
征信标准不统一,信息开放程度较低。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编码方式、数据缺项,信息难以共享,现有的征信资料呈离散型分布,缺乏规范的整合与管理,信用资料没有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
没有统一的信用评级、评价标准。轻视信用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不了解国情、盲目崇拜国外方法,公示的信用记录是简单的良好或不良行为的警示;没有从本质揭示信用主体的信用风险,公示的内容难以理解和应用;信用评级结果的表示形式多种多样,不是规范、统一的信用等级评价结果,进行的评级评价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金融机构的相对独立。
原有的信用中介机构急于求成。
地区发展、城乡发展不均衡。东部和沿海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较好,农村的信用建设、农民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农民信用意识的培养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4、造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由于国家现时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制约,各类数据的统计口径、要求和上报部门各不相同,造成我国信息和资料资源的开放程度较低,虚假数据多,虚报、漏报、谎报等情况普遍,严重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我国信用市场的经济效益逐渐被认识,利益驱动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各类投资者看到市场机会,因此,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相互攀比,把信用当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照抄照搬国外信用模式,特别是美国的信用模式,而没有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规划设想
1、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避免分散管理、重复建设。
统一规划:要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制定统一的建设方案,各地方和各行业协调统一,共同建设。
统一标准:根据我国经济总体发展的现状,融合有关的国际标准,制订全国统一信用管理体系标准,使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
2、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逐步推开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应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规范整合
各地方政府、各行业管理部门有必要对信用体系建设的现有资源、成果进行分阶段、分步骤地规范和整合。
三个层次
建立规范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最终建立跨越中央和地方两级架构,囊括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次。
体系架构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应建成政府为主体,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为补充,实现信用信息的联合征集、权威评估、信用公示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架构。
3、未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规划设计图
4、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近期目标
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方案。
明确各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职责。
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
制定有关规章、条例的和法律法规。
制定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标准。
信用评估人员的认证考核和管理。
远期目标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覆盖全国各地、部门整体联动、征信快捷方便、信息传输及时、资料真实有效、结果客观公正,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征信国家"。
五、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
1、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机构
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参与。
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国家信用管理机构应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制定信用管理政策和管理条例;
协调部门、地区之间的关系;
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信用查询系统;
制定信用评价标准指导原则;
行业监督和管理。
2、建立国家信用管理制度、条例
界定守信、背信行为和活动准则;
制定信用建设的业务范围和经营规则;
制定信用信息征集、评估、披露、使用标准;
制定信用建设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为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的立法作准备。
3、整合和完善各种信用信息资源
统一规划,按照信用评估体系的要求,统一信息选项、编码格式、数据结构、网络接口、信用身份识别码等。
建立分类数据库,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整合各种信用信息资源,涵盖经营行为、社会行为、金融机构贷款记录等各类信用信息,建立全国性的征信网络、。
4、确立权威的信用评估体系
信用评估体系的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
要制定适合我国各地区、行业的信用评估标准;
要以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为基本原则;
应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估体系和评估模型。
5、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分步推进
建立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应率先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并起到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各地方、各部门应科学规划,积极配合,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6、建立信用监督与管理体系
要统一规范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管理;
要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和人员、准入和资质管理机制;
要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
要规范信用行业的发展。
六、信用评估体系的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
1、信用评估的内涵
以现在为分界点,律师、审计、会计、资产评估等所作的是对过去、已发生的事实进行认证、鉴证,凭借科学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承担法律责任。而信用评估是对未来的、尚未发生的事情的预测,但这个预测是依靠科学的依据,通过合理的数学模型的加工而得出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2、信用评估的方法及演变
信用评估是对债务人(受信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推测与判断,存在两中信用评估方法:
古典(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
专家判断法(5C法)
依靠专家的知识、经验,从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周期形势(Cycle
Condition)五方面作出判断。
综合评估法
是由Moody提出的,是对专家判断法(5C法)的修正和优化,它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财务)分析的评估办法,用通俗易懂的指标和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
古典(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的缺陷:不同的条件环境下而采用一致性的指标、指标赋值带有主观性、以及指标选用标准性等方面会对评估结果构成偏差。
现代信用评估方法-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以数理技术为基础的信用风险评价系统,它可以对信用风险进行更为精确的度量。
产生原因:
20世纪中期,综合信用评估方法中指标及权数设置的缺陷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Basel Accord Ⅱ) IRB的要求
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tings-Based approach)
信用评估技术的发展方向
基于对信用风险进行更加精确和科学度量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安博尔·中诚信信用评估方法的演变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并将继续进行下去:
从主观考察转向定量的数理统计分析;
从简单的手工操作转向信息化的自动评估,进而发展到信用风险评估的决策支持分析。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