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级企业是信用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就成为有效发挥信用功能、防范信用风险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各项经济发展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电子商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级企业是信用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就成为有效发挥信用功能、防范信用风险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各项经济发展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信用管理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中更显现其重要性。我国各级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将是决定其今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是否能够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需要引导企业加强自我信用控制能力,防范企业自身可能出现偿债能力不足、不履约等情况的发生,还需要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企业的信用风险存在于经营交易的全过程之中,从客户开发、合同签订、货物发运直到货款回收,企业随时都可能出现信用风险,为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必须对企业的经营交易过程进行全程信用管理。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和应收帐款管理制度等办法,提升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在此,应该建议实施以下环节:
一、配备企业信用管理师。2005年3月3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全社会发布了“信用管理师”国家新职业。信用管理师是指“在企业中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和征信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在我国企业利用信用进行交易的情况还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不好,而企业又缺乏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技术。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基于信用进行交易,在这之中绝大部分都是信用销售。当信用销售被广泛使用同时其重要性为人所普遍接受时,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以及设立一个组织完善的信用部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信用管理师的重要性是无可辩驳的。
二、引入专业第三方征信机构。从国际惯例看,企业欲进入国际市场融资,都需先由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信用评估,评估结果公告社会。这个惯例非常符合 WTO下的国际市场公开、透明的精神和准则。其实,初入市场的融资者通过资信评估机构的评估及公告,可以使投资者尽快、更多地了解融资者本身的信用状况,了解融资活动的目的与各项计划。这种评估实际上是一种宣传,可以扩人企业知名度,得到一个好的评估结果就等同于作了最好的广告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拿到了国际市场通行证。
另外,在发达国家,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时候,通行的做法是聘请一家专业信用管理机构,全面指导企业建立"三机制一部门",即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人员招聘、培训,信用管理问题诊断,组织机构建立,信用政策制订,客户档案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评估评级管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等初建工作。在开始阶段,专业机构还可帮助企业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比如客户资信调查、逾期账款追收、信用额度评估等。这样做,企业既省时省力,又不会走弯路走错路,同时又节约了成本。
三、主动加入社会征信系统。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工作,其基础内容就是尽快完成对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主要目的是,采集、整理、保存企业信用信息,通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资信事件记录,为社会各级需求机构提供信用状况查询服务,为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监管系统提供有关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效率,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资信数据是企业信用信息搜集、信用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按照用途和信息内容的不同,企业资信数据库可分为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资信数据库、企业信用(付款)记录数据库、坏帐数据库(黑名单)、往来票据拒付数据库等。信用数据库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机制,即守信用的企业在数据库中将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从而可以帮助其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大其市场交易中的无形资产,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二是惩罚机制,具体的惩罚措施是,各数据库的经营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将收集到的企业失信情况记录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在数据库中,使失信者接受社会惩罚。
我国企业在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方面,不断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方向、鼓励创新行为、提升创新能力,已成为主流方向。而企业需要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各级企业所面临的重点课题。不难看出,企业信用管理创新进入新阶段,现在深化改革到了制度创新阶段,企业信用管理现代化也必然要进入到管理创新的新阶段,也就是说到了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科学的阶段。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形成了生产关系逐渐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