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企业信用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信用中国 2008-05-06 10:18:29

企业信用是企业与外部交易者之间互动的结果,这种互动关系是企业在长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和作用强度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企业信用形成的典型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制度、市场环境和社会信息体系。 文化因素。文化是一

     企业信用是企业与外部交易者之间互动的结果,这种互动关系是企业在长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和作用强度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企业信用形成的典型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制度、市场环境和社会信息体系。

    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群体区别于别的群体的稳定的意识形态。一定的社会文化对该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构成约束。文化对信用的作用首先在于影响社会成员认知。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家族文化导致对外人较强的不信任和对亲属圈的较高信任,造成了中国社会的低信任度。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受基督教文化影响较深,基督教文化中提倡的博爱思想和鼓励对广泛的他人的信任有助于提高社会的信任度。中国社会的低信任度使社会成员对企业信用的认知程度较低,这不仅增加了企业信用形成的成本,也使得信用的价值降低,会对企业守信的意愿起反作用。文化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影响企业承诺的范围。一定文化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企业的行为提出要求,并对企业的行为价值做出判定。我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一诺千金”、“以诚待人”等价值观对企业信用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文化中注重相互关系的社会特征、注重个人关系的交往方式,以及市场;文化的缺失等,都使我国信用局限于个人小圈子,而不注重基于整个社会的普遍的信用的建立。
  
    制度因素。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影响人们对他人行为的预期。在企业信用形成过程中,制度的作用首先在于影响企业的承诺范围,如通过法律法规确定或限制一定的行为,使企业做出符合利益相关人利益的承诺;对消费者权益的界定,使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承诺;又如,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明确,限制了企业的相应行为等。其次,制度的作用在于影响企业承诺的意愿。一定奖励和惩罚制度的建立,可以影响企业承诺的收益和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承诺的意愿。再次,制度的作用还在于影响人们的认知,如通过法律监督和惩罚手段,对企业行为构成威慑力,使人们形成基于法律的信任,提高认知程度;又如通过一定的资格认定制度,使人们获得关于企业能力或动机的认知。就目前来看,我国信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整个信用体系发展程度低,失信现象严重,不但企业信贷、信用销售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而且拖欠贷款、偷逃税款、商业欺诈等现象时有发生。
  
    信息因素。信息的功能在于可以获得建立信任所需的知识,消除不确定性。信息的作用在于影响人们的认知,进而影响企业的行为意愿。在信息较容易获得的情况下,人们对企业能力和动机可以做出比较正确的估计,信用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在信息成本较高或信息容易失真的情况下,人们不易形成对企业的认知,信用形成也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信息的获得成本也决定了监督企业信用的行为成本,从而决定了监督效率。在信息成本较低的情况下,社会对企业的监督比较容易,企业失信受处罚的概率较高,失信的成本也较高,企业倾向于守信。反之,如果社会成员(司法部门、交易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很高,则会减少对企业的监督,企业失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市场因素。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市场竞争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竞争策略的选择。一般来说,在一个较完善的市场中,公平竞争和诚信原则比较容易得到彰扬。这是因为在完善的市场中,信息成本较低,交易方通过长期的博弈最终倾向于选择诚实信用。反之,如果市场体系不完善,则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均较高,失信有时会更有利可图。同样,当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时,企业随时面临着被竞争者替代而失去市场的危险,其行为受到竞争者和消费者双重制约,企业倾向于选择守信;而当市场供不应求,企业产品颇有销路时,企业失信的可能性较大。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虚假大学所在地


2015-05-26 11:58:00

“野鸡大学”何以屡禁不绝?


网络 2015-05-29 01:04:08

酷暑救灾送棉被 红会遭质疑


网络 2014-07-31 19:08:4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