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中信用理念培育问题的思考

来源:工业企业管理 2008-05-06 10:18:25

企业文化的研究和运用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已广泛引起重视。但是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诚实守信,培育信用理念,还远远不够,甚至是“缺位”。而今,信用失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全国人大政协的一

    企业文化的研究和运用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已广泛引起重视。但是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诚实守信,培育信用理念,还远远不够,甚至是“缺位”。而今,信用失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全国人大政协的一部分代表委员发出了“信用是关乎民族兴衰大事”的疾呼。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已颁布了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整肃信用秩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的动员令。那么,如何把信用理念植根于企业、植根于社会,以达到整肃和规范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这理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课题和方向。

  一、企业信用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关联

  企业文化和企业信用理念是社会经济生活和企业发展中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企业文化早已被人们称之为企业的核心,那么企业的信用理念就应该是企业的灵魂。笔者认为企业的发展既表现为企业文化的拓展,也表现为企业信用的扩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其一,两者都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形式。企业文化作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已获得了社会的认同。 19世纪末西方“管理学之父”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实现了人与机器的最佳匹配。20世纪20年代的行为学派开始了人际关系和激励因素的研究。70年代管理理论进入了“三论(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管理”时期,其重点仍然摆脱不了人与机器系统的协调控制上。直至80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提出了“企业即人”的理念,至此“人”已经成为管理的中心而处于主导地位。正因为企业管理的落脚点集中到了“人”这个中心,所以我们也就找到了管理上企业文化与企业信用理念的根本关联点。所谓“信用”简而言之就是行为主体履行契约行为的总称。现代文明社会,凡是有行为能力的正常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处在一种或多种约定之中,对这种约定的履行就是信用行为,是否履约和怎样履约则反映履信度的高低,以此去衡量企业行为就构成了企业信用行为。企业对履行度的控制和管理就形成了企业信用理念。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在这种条件下,信用必将成为企业行为的准则。对履行度的掌握和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的灵魂和根基。对企业发展的宏观分析,笔者认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也就是企业信用的产生、推销、积累的过程。或者说,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也就是企业信用的再生产过程。就经济和管理的角度而言,企业再生产不仅提供了产品,也产生了与此相关的企业信用和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信用理念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其二,两者都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些学者认为在现代文明社会,一切社会现象“变到深处都是文化”。诚然如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信用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它既是一个经济方面的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全社会所倡导的诚实守信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它是对自身、对公众、对社会的一种负责精神。企业的重契约、守信用,更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道德基础和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所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企业信用理念,说到底就是要把各个企业微观方面的精神文化体现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把企业的文化现象、信用道德渗透到商品的质量、设计、造型、装潢、商标、包装、广告和营销方式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其三,两者都制约着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信用理念的培育,都是要引导企业从业人员按照为社会所接受、为员工所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及行为准则来规范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企业文化引导和制约着企业价值观念。企业信用理念同样作用着、左右着企业价值取向,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是诚实守信还是造假行骗,这是一个企业立足于经济生活中的第一要旨,取向于诚实守信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能使企业一般信用升华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一种重要的资本形态,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进而使之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反之,背信弃义者尽管可以获一时之利,但终归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逃脱不了社会道德与法制的谴责和制裁。

  二、信用失范对企业发展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冲击

  目前,信用失范问题已相当突出。不讲信用或者说根本没有履信意识,视契约乃至合同为儿戏的情况相当普遍。究其根源,除部分企业或行为主体确有行为不端或无视法律的情况外,还有一个信用制衡机制滞后的问题。在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企业可以说不存在产权问题,国家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操纵者、履行者,是社会信用的“主格”。经济生活中的一切契约关系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国家信用下运作。转型后,产权关系渐趋明晰,法人已经确立。企业在履信方面逐步“主格化”。显然,这种履信“主格化”比“法人登记”的过程要艰难得多。所以国务院法制办司长青锋博士提出“经济活动中信用缺失问题的产生是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必经阶段”。信用的缺失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羁绊。同时也让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重大的考验。

  其一,信用失范严重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济活动。众所周知,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信用失范问题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冒牌造假,把名牌搞臭;拖欠帐款,使企业濒临破产的现象比比皆是。据全国政协委员张永珍同志的统计,1989年底全国企业间相互拖欠的“三角债”总额约为1240亿元,1991年增加到2000亿元,1994年增加到7000亿元,1998年竟高达11000亿元 (资料来源:《经济参考报》2001.3.7)。前段,广东国信公司因涉案资金360亿元的巨额拖欠,最终造成严重的信用危机而不得不破产。不仅如此,信用的失范问题还严重地阻碍了企业正常的市场竞争和通过内部整合融人世界,走向经济一体化大循环的进程。今年初在黑龙江举行的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年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中国人一点也不缺乏创新精神,中国企业家也并不比世界上企业家平均水平差,我们所缺少的正是良好的信用基础,以及由此造成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体系。

  其二,信用失范严重扰乱了企业的道德观念和企业的价值取向。大量事实表明,信用失范是造成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不少企业,不守信用已经成为导致经济犯罪和滋生各种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温床,给一些不法分子和意志薄弱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据张永珍委员的了解,1998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达289万件,占法院系统该年度总受理案件的 51%。另据国务院法制司青锋同志的统计了解,在经济活动中,竟然有50%的经济合同带有欺诈行为。这种“守信者吃亏,不守信者得利”、“谁欠钱不还谁有本事,谁按期付款谁是傻瓜”、“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恶劣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企业的道德观念,扰乱了企业的价值取向。这是企业发展的恶性毒瘤,直接损害着企业文化建设,甚至全社会的道德规范。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培育信用理念的途径

  从企业文化与企业信用理念的紧密关联的分析,笔者认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的信用理念是可行的;从信用缺失对企业文化建设乃至企业生存发展的冲击的分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补上培育信用理念这一课是完全必要的。一句话,企业文化理应担当培育企业信用理念的重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其一,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模式,塑造信用就是生命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它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一个企业从它组建开始,乃至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都在孕育、锤炼和塑造着自己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就会形成巨大的内在动力。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更不能生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守信用、重承诺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成长发展之基。在这方面我国企业界早有优良传统。久负盛名的北京同仁堂,立业300多年,他们从创业之初就提出了“济世”、“养生”的宗旨,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做到“重义在先,以义获利”,一贯奉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制药理念。中华老字号杭州的胡庆余堂,坚持抱守的也是“戒欺”的企业精神。所以现代企业更应立足长远,恪守信义,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塑造承载现代信用理念的企业精神。

  其二,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塑造诚实守信的企业价值观。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树立就是要通过培养先进的群体意识,激发人的内在的自律机理来实现。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职业道德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所以我们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商德的教育。企业员工在生产了为市场所接纳的产品过程中,也创造了独特的产品文化和产品信用,从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当其绝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为积极向上、诚实守信时,就能够使职工把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看作是一种对企业对社会的负责精神。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还必须坚持一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通过扎实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构筑员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信用管理方面,企业也不能只是怨天尤人,总是强调客观,而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最基础的管理做起,以此提高自身的履信能力和防骗识假的自我保护能力。

  其三,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努力方向,塑造信誉高于一切的企业形象。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企业培育成为能够对自己的生产经营高度负责的完全行为主体,按照国际运作惯例,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去。企业文化无论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形式,还是一种扩张的文化现象,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注重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塑造,提出“形象营销”、“形象制胜”、“形象资源”等方略,推行“CIS”即企业识别系统,这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然而企业形象的核心内容就是企业的信誉问题;试想,如果不遵守合同、契约,互相拖欠习以为常;如果热衷于投机取巧,欺诈蒙骗,那么企业还有什么形象可言。所以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说到底就是企业不断提高履信度的过程。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虚假大学所在地


2015-05-26 11:58: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