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个人信用有什么用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8-05-05 17:12:03
关于“个人信用”或“个人信用体系”的话题,已经在媒体上议论多年,现在终于有了比较实在的进展,有消息说,全国首个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由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推出。在这个“体系&rdq
关于“个人信用”或“个人信用体系”的话题,已经在媒体上议论多年,现在终于有了比较实在的进展,有消息说,全国首个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由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推出。在这个“体系”中,上海市民的个人信用资质将根据其以往的信用记录而被分为从A到G的7个不同级别。当个人需要向银行借贷或办理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卡时,银行就可以从资信公司有偿获得其信用评级,以此决定如何对待客户的申请。
上述描述是一个个人信用体系发挥作用的典型过程,但还远远不是其全部。如果资信公司就靠和银行之间的业务来支持自己的经营,大概也维持不了多长的时间。而通过检索有关个人信用问题的报道不难发现,除了银行业务之外,房地产经营、汽车销售、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体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都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个人信用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瓶颈。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或角落都已经相当活跃,但由于个人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个人还没有资格作为经济人在其中自由地活动。而在缺乏足够多的自由个体的时候,整个经济体系的活跃程度也就受到限制。
相关的事例在以往的报道中已经多有披露。比如个别大学生在接受助学贷款完成学业之后,却可能一走了之,把纠纷和尴尬留给了为其担保的学校。没有完整的、可以如影随形地跟定一个人的信用记录,显然是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即使一个人因其失信行为而形成了信用“污点”,也因为无处可记而变得无足轻重。
上述的微观事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感知,而在经济学家那里,对这一问题则有更宏观的认识。著名经济学家陈淮先生对目前国家、企业、个人的信用资源开发情况进行了如下概括:国家信用通过发行国债等形式,已经开发得比较充分;而企业之间“三角债”的大量存在和企业负债过重等现象,表明企业信用已经有过度开掘而透支的迹象;与此同时,个人信用资源却还几乎没有触及。陈淮先生就此分析说,一方面,庞大的个人信用资源被长时间闲置,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负债风险被高度集中于政府和企业,这种严重不均衡的风险分布显然也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稳定。
微观事例和宏观分析,都表明个人的信用资质已经有必要成为个人身份的组成部分,个人信用评价、记录体系已经成为经济继续发展之必须。此时,全国第一个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率先在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上海出现,既顺理成章也是水到渠成。
需要说明的是,良好的信用记录是你自己的需要,你参与经济活动越多、越活跃,对它的需要就越强烈。而目前你可能面临的尴尬是,当你将你的“家底”悉数交代给信用中介机构,以期获得良好的信用评分时,你对它有没有足够的信任。谁能保证你的资产信用状况只提供给那些你希望提供的机构,而不会被出卖给他人以牟利呢?法律,我们终于又需要一部法律。但有了法律就可靠吗?有法不依的事情还少吗?那么如何才能让提供信用评估的信用体系也有信用呢?我们遇到的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只好耐心等待。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内蒙古新闻网
2016-08-22 09: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