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近日发布《河南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依法依规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计入档案,作为公务员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 ...
河南省近日发布《河南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依法依规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计入档案,作为公务员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人民网》7月10日)
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是“互联网+政务”的新型管理模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推向纵深的重要一环,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方面,是公务员管理中一种独特创新方式,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式;另一方面,也给公务员戴上“紧箍咒”,更好地把权利放在阳光下。此举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有利于反腐倡廉的斗争,有利于强化依法行政的能力,也有利于打造好法治政府。
习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当下,大力倡导诚信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个人的信用至关重要,如果每位公民、干部都恪守信用,那么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必然骤然上升。建立诚信档案能让公务员的诚信状况“全透明”,对所有干部严格自律的提醒,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在干部的提拔任免中,也有证可查、有据可依,让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更加科学、实际、合理。把“带病提拔”的官员拦于门外,切实做到干部提拔任用步步留记录,检查有依据。
“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公务员,是离群众最近的队伍,是党和政府深入群众的排头兵,是了解群众的先遣队。筑牢严管治吏的思想防线,是重中之重。诚信对于干部,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还会影响到行政管理的方向,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利益。由于公务员的身份特殊,其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建立诚信档案将一定程度上改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乱作为、不作为的现象。
毋庸讳言,建立诚信档案也要杜绝对犯错干部“一刀切”,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特别是一些力图谋发展,敢啃“硬骨头”,敢蹚“地雷阵”,走在前列的干部,难免会出现差错。对于干部犯错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培养一名干部,国家也是耗费了高成本、长时间,对于以公心为出发点的干部,应该给予宽容。建立健全诚信档案的同时,也要建立“容错机制”,细化规则。既能让带病干部在工作中严于律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能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在改革的路上披荆斩棘。防微杜渐,莫让“领头羊”变“替罪羊”,谨防诚信档案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