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农商银行按照“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的模式,扎实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通过授信的贫困农户,可获得1至5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享受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财政贴息的“三优惠”政策,并依托我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初始基金,健全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精准扶贫工作,需要金融先行。作为2016年“助推市域经济发展金融专项突出贡献单位”,全市金融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浏阳农商银行扎实推进扶贫小额信贷,为贫困户增收脱贫配备“金钥匙”,打开贫困农户“贷款难、不敢贷、怎么用”的连环锁。
截至5月底,浏阳农商银行共对全市16442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授信14029户,授信金额23600万元,累计发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005户,金额9504万元。
扶贫担当
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贫困农户来说,发展产业实现“造血”脱贫,启动资金从何而来无疑是一大难题。
官桥镇退伍军人刘煜哲(化名)因女儿重病致贫。浏阳农商银行根据其评级授信情况,向其发放了3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
刘煜哲将这笔资金用于养牛,扩大养殖规模后再申请增加授信。短短一年多时间,他的养牛场存栏达到30头,去年底实现利润10万余元,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将自家的房子进行了翻修改造。
扶贫小额信贷,成为许多像刘煜哲一样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启动金”。
但事实上,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说,针对贫困农户开展小额信贷业务,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
农村经营模式特点是“小而分散”,贷款笔数多、户头多,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
作为浏阳本土金融的主力军,浏阳农商银行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战略定位,秉持“小额分散,稳健经营”经营策略,果断担当责任,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政治任务来抓好完成。”浏阳农商银行董事长邓来发表示。
按照“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的模式,浏阳农商银行扎实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量身定制了一套评级授信系统。
事实上,浏阳农商银行自2008年以来,已在全市开展“四位一体”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正是在此基础上的再提升,流程更为优化,覆盖面更为广阔,惠及群众也更加普遍。
浏阳农商银行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全面信息采集,对符合“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有贷款意愿、遵纪守法好、信用观念好、参与产业扶贫开发或自主选择较好的小型生产经营项目”的农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额度原则上控制在1-5万元。同时该行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户采集的信息和授信情况进行建档管理,做好贫困农户的授信发证(卡)工作。
截至5月末,该行共对全市16442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已授信14029户,授信金额23600万元。同时贫困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达到辖内农户数的100%,授信发证(卡)面达到可发证户数的90%(含)以上。
扶贫攻坚
突出产业带动造血式扶贫
在推进扶贫小额信贷过程中,浏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大部分贫困农户或多或少地欠有外债,还债、脱贫是压在他们心头的两座大山。以前不光贷款不到,不少贫困农户还担心还款难,不敢贷;或者不知道干什么,所以宁愿不要。
对此,浏阳农商银行在深入金融扶贫工作的过程中,突出以产业带动,“扶勤不扶懒”,激发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浏阳农商银行积极与各乡镇街道对接,协助乡镇街道明确辖内扶贫经济组织对象,对目标贫困村有信贷需求的客户,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类型进行分类,再根据采集信息进行认真的筛选甄别,确定贫困农户帮扶人数,帮扶对象,明确培植对象、培植措施和目标,切实打好项目扶贫攻坚战。
小河乡的贫困户章弘颐(化名),就是这样被纳入了浏阳农商银行扶贫小额信贷的对象的。
去年5月,打算发展泥鳅养殖产业的她,向浏阳农商银行小河分理处成功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前期投入2万元建立了一个小型养殖基地,购进了泥鳅种苗30万尾作为第一批试养殖。
首批试养殖成功帮助章弘颐直接获益近2万元。去年10月下旬,她又购进第二批泥鳅种苗,流转了村里100多亩水田,计划“稻鳅共养”。
“我的想法是带领同村的贫困户,一起来进行泥鳅养殖,一起来脱贫致富。”章弘颐说得很质朴:“我自己创业初期先试,赚了钱,没有多大风险之后,让贫困户合伙参与,这样脱贫致富就稳当些。”
在一个个像这样的成功实践中,浏阳农商银行摸索出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和产业相结合的创新举措,让“信贷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通过鼓励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解除贫困农户“不敢贷”的心理包袱。
“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相结合,壮大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了贫困户的内生能力,实现贫困户、政府、市场主体、银行的四方共赢。”邓来发指出。
扶贫普惠
高标准建设金融扶贫服务站
为推进全市普惠金融建设,浏阳农商银行主动承接了25个贫困村的金融扶贫服务站建站工作。同时,在市扶贫办、市人民银行和市供销社的支持下,打造了集金融扶贫服务站、便民金融服务站和供销电商服务站“三站合一”的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模式,致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银行”。
首个“三站合一”金融扶贫服务站——社港新光社区服务站早已于去年6月揭牌营业。截至今年5月底,浏阳农商银行已全面建成25家贫困村的金融扶贫服务站,其中包含8个“三站合一”金融扶贫服务站。通过建立比较完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申请和基础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度,有效地、深层次满足广大村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目前,已建成的25个金融扶贫服务站可为贫困村及周边村镇居民,提供信贷、现金、结算、查询、银行卡、代理、代收代付、理财等金融业务,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打通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浏阳农商银行根植浏阳,带着深厚的支农情感与为民情怀扶贫,依托地方金融机构人缘、地缘、网点分布广泛的优势,建立了金融产业精准扶贫“五个一”长效机制:每个贫困村落实一位服务群众的客户经理、每个贫困村设立一个金融宣传栏、每个贫困村每季讲解一堂金融知识课、每个贫困村建立一套农户信用档案,每个贫困村培育一个特色产业。
目前,浏阳农商银行已在全市各村(社区)布放金融知识宣传栏596个,讲授金融知识课726堂,大力倡导贫困村民诚实守信,为我市长期的信贷投放培育良性的信用环境。
同时,该行领导班子成员建立“五个一”工程计划表,即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贫困学生”、联系一个“贫困党员”、联系一户“贫困户”、联系一个“贫困村”、联系一个“贫困产业”,定期走访交流,加强深度合作,为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