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之视点:眼下境内外房地产融资途径收紧,融资成本的的上升对房企运营的负面影响将会逐步显现。尽管目前房企短期信用风险不大,但未来随着地产行业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财务杠杆较高、运营质量相对较差房企 ...
国内房地产企业发债路径,变得越发逼仄。眼下境外发债之路受阻的同时,房企境内发债的路径亦不通畅。
合格发债主体凤毛麟角
近年来,国内房企境内外发债利率逐步接近。2010年,中资房企海外发债利率平均超过11%,而境内发债利率在5%左右;到了2017年,境内、境外发债利率普遍落在6%-7%区间。
境内发债的收紧,叠加海外发行利率的降低,今年一季度房企美元债放量。但很快在二季度这一趋势就开始转变。
“我们最近有一只美元债被放行了,但很可能是最后一张票。”一位券商主承人士表示。
“完全禁止应该不至于,但门槛会大大提高。监管层还是希望降房地产企业杠杆,不能国内去杠杆的同时国外加杠杆。”一位接近发改委的机构人士表示,门槛可能高至“能发美元债的企业‘凤毛麟角"。
2015年9月,发改委将中企海外发债从审核制调整为备案制,申请使用的境外融资结汇,企业可据实际需要自主在境内外使用。尽管已是备案制,但发改委仍在很大程度上把控中企海外发债的尺度。
“如果不符合国家政策的思路,发改委可以不给企业发债备案。”北京某券商分析师表示。
该分析师称,国际评级公司对国内房地产企业评级普遍偏低,绝大部分中资房企发行的美元债,在国际市场上为投机级,“投资级房企债券,一只手可以数得过来。如果发改委以国际评级来划分,只让发投资级债券,那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境内发债同比锐减超8成
境外发债收紧的同时,境内债市对房企发债,依旧只留一条“门缝”,且短期内并无松动迹象。
在证监会监管的公司债,发改委监管的企业债,以及央行监管的中票、短融、定向工具中,公司债是过去两年来房企发债的绝对主力。
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房企公司债骤然收紧,房企在境内债市的融资额也大幅降低。数据显示,今年一月份,房企债券发行量同比锐减约97%;一季度,607.80亿元的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的3913.73亿元,同比减少了近85%。
“二季度以来,地产债发行比较困难,一方面是监管力度未见减弱;另一方面,4月份债市收益率上升较快,影响到部分地产债的发行。”北京某券商主承人士表示,4月份逾千亿规模的信用债取消发行,“但市场波动主要影响的是资质较好的地产企业,更大的缺口,是那些分类管理后被拒之门外的房企。”
值得说明的是,大量城投公司债券分散在房地产、多元金融等行业分类中,若单纯使用统计数据,可能高估地产企业的发债规模。比如,今年4月1日至今,交易所公司债中的房地产债券,发行规模243.80亿元;但从发行人名称来看,多数为城投公司。
“纯房地产商发债,这段时间寥寥无几,”前述券商主承人士说,“资质差的地产公司,进不了场;资质好的企业,最近市场比较差,可能会暂时选择其他途径解决资金问题。”
短期内信用风险不大
尽管发债在收紧,但房企的信用资质分化后引发的风险,短期内还不会暴露。民生证券5月22日发布的研报称,短期内,房企的信用资质将保持稳定。
民生证券对此解释称,一是考虑到2015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的回暖明显增厚了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账面现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水平相对高位;二是之前定向增发、公司债等融资方式明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15-2016年发行的地产公司债多以3+2结构为主,2018-2019年是集中回售期,今年债券到期偿还压力相对较小。
“长期来看,随着目前各城市限购限贷政策力度、范围均处于较严时期,房企销售现金回笼放缓为大概率事件,叠加所有融资渠道均大幅收紧,房企信用风险将显著上升。”中债资信房地产行业研究团队认为,对于现金类资产相对不足、财务杠杆水平很高、投资规模较大的中小民营房企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加大。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