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民间借贷乱象:中介巧立服务费 假合同帮助客户获取贷款

来源: 新京报 2017-03-30 17:17:10

  贷款中介的存在必然有其意义,但贷款中介造假骗贷乱象,已经侵蚀到了这个行业合法存在的根基,严重涉嫌违法,必须严厉打击。  历时半个月,新京报记者卧底多家民间贷款中介,揭开了造假成风的民间借贷乱象:中 ...

  贷款中介的存在必然有其意义,但贷款中介造假骗贷乱象,已经侵蚀到了这个行业合法存在的根基,严重涉嫌违法,必须严厉打击。

  历时半个月,新京报记者卧底多家民间贷款中介,揭开了造假成风的民间借贷乱象:中介巧立服务费,通过假合同、假证明、假判决,帮助客户获取房屋抵押贷款;有的年化利息超过100%等等。

  这些贷款中介,游离于银行和借贷人之间,一方面使用虚假信息帮助客户骗取贷款,另一方面电话推销贷款帮助银行寻找贷款客户,有时候还以自有资金做高利贷生意。此外,一个人也能“离婚”,父母能够“被死亡”,判决书能够直接PS……这已经不是什么贷款中介,整个就是一个造假基地,是破坏金融秩序的混乱之源。

  对贷款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要找贷款中介,可能是为了图方便图省事,但更可能是因为自己无法获得贷款,需要贷款中介帮其“从中运作”。中介主要的“运作”手段,就是各种造假,外加利用银行内部的人脉关系。

  而对银行来说,之所以要设置各种条件各种门槛,当然是要控制贷款风险,过滤掉那些不符合要求的贷款申请,以确保银行资金安全。

  而让人费解的是,这些假材料的通过率,为何如此之高?仅仅是因为贷款中介对于银行政策的了解吗?

  极有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一是银行员工私下得了贷款中介的好处,从中寻租,甚至从中分赃;另一个是银行为了拓展业务,需要贷款中介来“配合”他们完成贷款任务。

  无论是哪种情况,结果都只有一个:控制风险的各种要求几乎形同虚设,非但不可能真正控制风险,反而成就了贷款中介员工的百万年薪。

  贷款中介偏离合法服务轨道太远,充分说明,银行的贷款政策已经与社会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乃至沦为假把式。因此,也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越是老老实实按政策来的诚信客户,越是得不到想要的贷款;越是善于弄虚作假的问题客户,越是能够获得最多好处。

  贷款中介疯狂地造假骗贷,配合金融机构的睁眼闭眼,事实上已经形成一种逆向选择机制。看似严格的贷款政策,只能拦住那些诚信的人,却能被贷款中介轻松化解;结果很可能是,贷款政策越严格,越是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客户,越是离不开贷款中介造假,其中风险反而越大。

  因此,金融机构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贷款政策与社会需求之间是否存在脱节。

  就像所有的服务中介一样,贷款中介的存在必然有其意义,特别是对融资经验不足的普通人来说。但贷款中介造假骗贷乱象,已经侵蚀到了这个行业合法存在的根基,严重涉嫌违法,必须严厉打击。

  让贷款中介靠谱起来,让良币能够驱逐劣币,既需要良性政策之手,更需要法律之剑。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国家邮政局以抽查推进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北京) 2016-07-18 09:44:29

新“国九条”出鞘 剑指重建市场信用


易宪容(微博) 2014-05-16 10:21:42

短期出口信用险支持出口157.4亿美元


北京商报 2014-02-12 11:30:5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