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消费的经历,难免会遇到“难心事”,有人买过假货,也有人购买的商品存在瑕疵。面对消费领域的纠纷,2016年,全市工商系统和市、县两级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了消费引导、普法宣传、调解纠纷、打假治 ...
每个人都有消费的经历,难免会遇到“难心事”,有人买过假货,也有人购买的商品存在瑕疵。面对消费领域的纠纷,2016年,全市工商系统和市、县两级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了消费引导、普法宣传、调解纠纷、打假治劣、维护权益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推进诚信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成为消费者信赖和依靠的“娘家人”。
强化监管力度,扩大维权成效
购买二手汽车无法年审案、购车知情权被侵犯案、认购房屋退款案、美容面部受损案、瓷砖染色案、洗衣机起火案……一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894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4.46万元;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55件,涉案金额300.3万元,罚没款373.3万元。
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完善消费环境,我市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虚假误导欺诈广告宣传、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严厉制止损害正常经济秩序的限制交易、滥收费用、搭售、附加不合理条件等限制竞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保护民生消费,全年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3件、不正当竞争案件20件。
同时,我市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环境的非法传销、不规范直销、非法融资理财行为。认真落实“查无”、“双打”、“打传”联合执法机制,建立“红盾护农”、“网剑行动”、“两节”打假、季节商品专项检查等常态化监管机制,着力净化市场环境。
拓展投诉渠道,完善维权网络
2016年5月,“淮南市消费者协会”正式改制更名为“淮南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更加凸显了代表政府行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公益性职能作用和地位,为更好地做好消费维权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依托12315消费维权“绿色通道”,市消保委向相关企业转办投诉27起,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在调解消费纠纷的过程中,全年市县两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发现违法经营的行为及时立案查处,运用“诉转案”工作机制立案查处23件案件,扩大了个体投诉的维权成效。
2016年,我市全面推行巡查改抽查,出台了《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促进了政府效率的提高和监管秩序的形成。
强化信用惩戒,推进诚信建设
2016年10月14日,我市在全省第一个出台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和惩戒暂行办法》,全面建立起市场主体信用监管联合惩戒机制。
我市严格执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制度,切实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建立健全了部门信息互查机制,在财政奖励补贴、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银行贷款、授予荣誉等方面,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予以限制和禁入。2016年度,全市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分别为3214户,工商部门先后向相关部门提供企业信用信息1875条,诚信违法受限1396户,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正在实现。
一年来,全市工商系统通过“3.15”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政风行风热线、消费维权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加强对新《消法》、《消保条例》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消费维权意识。同时,加大对快递行业、大型零售企业和消费投诉集中行业从业人员的法治宣传培训,帮助经营者提升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