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打破刚兑以来,违约比较密集时段集中在3月至5月,当然与这段期间到期量集中有关。今年3月违约风险是否会再度抬头引发密切关注。 实际上,在2015年公司债改革扩容后,很多短期限尤其是带 ...
自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打破刚兑以来,违约比较密集时段集中在3月至5月,当然与这段期间到期量集中有关。今年3月违约风险是否会再度抬头引发密切关注。
实际上,在2015年公司债改革扩容后,很多短期限尤其是带回售条款的公司债在今年就会陆续面临兑付压力,违约风险有可能重回交易所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3月到期量高达4500亿元,有分析称,兑付压力或从3月开始加大,尤其在一级发行量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恢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根据中金评分和流动性指标简单筛查,3月到期以及回售的个券有4支风险较高的债券,其中公司债11柳化债、14铁岭债和企业债12江泉债都在交易所上市,且都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16贵水矿CP001被评级公司列入负面观察名单且提示流动性压力大。这些发行人债券兑付均明显依赖外部协调和支持。
中金固收称,到期量大的背景下,发行量能否恢复就会成为影响企业再融资和现金流状况的关键因素。实际情况却是,12月以来非金融类信用债净增量持续为负。2月虽有200亿新发铁道债贡献,截至目前净增量仍只有-800亿,全月难有明显正增长。
分品种看,除私募公司债净增量50亿元外,其余品种净增量均为负。公募公司债虽然发行很少,但由于到期量也很低,因此还是净增量负值的品种中负增长最少的。因此公司债仍然是目前净增量贡献最大的品种。
去年四季度公司债分类监管办法实施后,由于对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发行条件收紧,叠加市场大幅调整,公募和私募公司债的供给量都明显下降。
“尤其私募公司债16年的发行量超过公募公司债,目前私募公司债存量中房地产(000736,股吧)和城投占比超过6成,未来如果非限制类行业融资需求不能明显反弹,公司债供给量难以再现去年辉煌,发行量下降的趋势难以明显逆转”,中金公司分析。
不过综合来看,在社会总融资需求明显提升之前,供给尚不会成为信用债的主要风险因素,反过来反而更应该关注发行量持续低迷导致的低资质企业再融资压力增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