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学而》中,子禽问子贡:老师是怎么知道一地政情的,是客观的参访,还是亲自的参与?子贡回答:老师是以“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和方法参访得来的。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对孔子“ ...
在《论语·学而》中,子禽问子贡:老师是怎么知道一地政情的,是客观的参访,还是亲自的参与?子贡回答:老师是以“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和方法参访得来的。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对孔子“问政”的观察和了解显然有独到之处。
“温良恭俭让”一般解释为儒家待人接物的准则,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个千年之前的经验,其实也可以和现代授信的“5P”原则接上轨。
温——借款人(Person)要温和,也就是要符合平均的诚实信用条件。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款人以往债务履行的情形良好,没有延滞违约的记录,财务报表都能实时地充分地披露并及时更新。
良──借款目的(Purpose)要善良,要符合社会总体的价值观。金融事业是公器,它的放款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大众存款,因此贷款的运用要和公众的利益、人民的福祉相一致,绝对不可违背公共政策和公序良俗。核贷之后要持续追踪是否依照原有申贷的计划运用。经验表明,资金挪用是金融业发生不良放款最主要的原因。
恭——还款来源(Payment)要恭谨、谨慎、务实、保守。一般来说,周转性的短期放款要注重借款人经常性收入的来源,长期性的项目放款则着重于计划的可行性。财务计划要合情、合理、合法,要具体可行,不夸大、不扩为。
俭——贷款保障(Protection)要求担保品宁“俭”毋丰,不能浪费、不可滥用。只要有十足的担保品,就可以放款?就可以不计较借款目的和还款来源?对不起,那是传统的当铺,不是现代金融业者应有的态度。
一般来说,担保品除了不动产,如土地、土地的地上物(含房屋和房屋的装修)、动产(机器设备,包括车辆、船舶、飞行器等)之外,还有第三种、也只有三种,那就是有价证券。有价证券中最主要的是股票。有人可能要问,股票是适格的担保品吗?事实上,当借款企业因经营不善以至于不能偿还欠款时,它的股票自然就会乏人问津。这个时候,原来放款作为债权人的金融业者,竟然沦落成了债务人(借款企业的股东)。这种以股票作为担保品的结果,显然是不该发生的错误。
如今一些金融企业的贷款、授信实务“倒果为因”,要先有十足的担保品才愿意考虑,同时“以虚作真”,就算是股票作为担保品也可以放款。如此这般,财富就愈加向有钱人集中。金融业者在不知不觉之间扮演了“劫贫济富”的角色。
让──总览全局、瞻望未来(Perspective)。总的来看,社会的资金和资源有限,好比一杯水,有人多喝了,就会有人少喝。为此,资金的贷放应当考虑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的效应,注意并且关心资金的排挤作用,做到永远优先让予最有未来性的借款人。
总之,金融从业人员如果能按“温良恭俭让”原则从事授信,让资金的应用和配置更符合社会公益和人民福祉,就可以改善金融业的一些不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