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地区,是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属国家资源枯竭试点城市。黄石如何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发展机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走出“恋矿” ...
黄石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地区,是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属国家资源枯竭试点城市。黄石如何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发展机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走出“恋矿”情节?担当社会责任,中国银行黄石分行主动与黄石市政府签署300亿元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融入黄石“十三五”经济转型发展大潮,截至目前,用金融活水浇筑黄石发展重点项目之基,催开实体经济之花。
中行黄石分行主动对接黄石“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支持黄石重点基础建设和产业转型。今年以来,该行累计为生产企业投放贷款27余亿元,同时,主动跟进电子研发、棚户区改造、公路建设、万达商圈、医药建厂等重点项目20余个,涉及授信总量达30亿元。
调整优化授信资源配置,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黄石市作为老工业城市,传统的黄石支柱产业受全国经济下行影响,大多商业银行对该类行业进行信贷规模压降,传统企业产业受到影响。针对黄石“两高一剩”产业,中行黄石分行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竞争力的“僵尸企业”,制定清晰可行的资产保全计划,稳妥有序推动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该行“两高一剩”贷款较高峰期下降55.88%。
但针对水泥、铜冶炼、钢材等黄石重点企业,该行进行认真的市场分析与考察,认为其属于有效益、有市场、有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符合产能过剩行业重点支持类企业,依然坚持审慎稳健原则,继续给予授信支持。目前该行此类贷款达14.52亿元,有力支持了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上升。同时,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水利环境累计提供20余亿元授信支持,有力助推黄石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金融模式,扶持中小企业
为服务小微企业,该行专门组建了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种养专业户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短、频、急”的需求,该行创新产品,并全面推广完善 “信贷工厂”一站式审批模式,有效缩短审批流程,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同时,充分发挥中行贸易金融优势,细化市场与客户群体,研发基于供应链、产业链、地方产业集群等特征的批量拓展性金融产品,开发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特点中银科技贷、立业通、中银出口退税贷、税贷通宝等专属产品。截至10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达18.98%,小微贷款增速全面完成“三个不低于”目标。
同时,该行积极落实绿色信贷理念,不断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助力构建具有黄石特色的“五水共治”新模式,助推黄石绿色转型发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今年以来,该行发放绿色信贷9笔,放贷金额累计11.69亿元,涉及环境保护、水务等企业,成为黄石金融市场中发展“绿色金融”的一支生力军。
加强境内外中行联动,全面服务企业“走出去”
国家推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后,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海外布局,积极走出去,企业出海,如何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金融难题。
中国银行黄石分行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主动加强境内外中行联动,积极牵线搭桥,统筹境内外各项资源,提供“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依据遍布全球经营网络及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打造“一揽子”跨境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金融服务需求。引导企业利用金融产品应对汇率风险。在汇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可利用远期结售汇为企业办理锁定汇率操作。今年以来,累计为黄石市某知名服装企业累计叙做1208万美元远期外汇资金买卖,有效地防范了外贸出口和金融市场外汇风险。
同时,该行积极为外贸出口企业走出去提供 “人民币+外币”的中性贷款投放方式,2016年该行结合企业国外订单周期为某特钢企业量身打造“1.5亿元人民币+3000万美元”贷款方案,有效控制企业财务成本,减少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该行不断创新融资方式,降低客户融资成本。采取内保外贷、海外直贷、境外发债、“股权+债权”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增融资增信,达到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2016年5月,为某企业开立9300万元关税保函业务,使企业在海关享受“先放行后缴税”的便捷服务,有效简化报关手续,缩短货物滞港时间,实现企业资金融通,降低企业通关成本。7月,为某企业在厄瓜多尔铜矿开采项目开立1800万美元保函业务,确保企业境外投资工程顺利进行。先后为有色、东贝等企业开立了外币资金池、人民币跨境双向资金池业务,并于今年实现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实际运用,实现跨境人民币业务量2亿元,在优化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同时,有利于节约成本、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