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报了一起行政处罚信息,其最近查处的主要给京东商家刷单的特大刷单团伙,虚构交易数近500万单,总流水金额超17亿元,涉及两千余商家。这不仅是全国查处的刷单流水金额最大的案件, ...
日前,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报了一起行政处罚信息,其最近查处的主要给京东商家刷单的特大刷单团伙,虚构交易数近500万单,总流水金额超17亿元,涉及两千余商家。这不仅是全国查处的刷单流水金额最大的案件,即使在全球来看亦属非常罕见。(10月12日新华网)
电商刷单对于现代网民来说并不陌生,微信也好淘宝也好京东也罢,当笔者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也接触过淘宝刷单,对于学生党而言,出最少的力得最大的回报从而满足自己经济生活上的宽裕这是再好不过的了。可惜因为那一笔不大也不小的入门费,切断了笔者新的“谋生之路”,显然我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刷单”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店家付款请人假扮顾客,用以假乱真的购物方式提高网店的排名和销量获取销量及好评吸引顾客。刷单的结果确实成效显著。就拿笔者来说,网上购物,第一要看的就是销量和评价,明明一样的东西,假如另一个价钱合理但是没人购买,笔者还是不会下单,抱着大家都买这家店铺的货,就是有刷单情况也许只是少数的心态,痛痛快快接受了大家伙的意见。
刷单即是以假乱真,靠着虚假的数据欺骗了消费者也许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利益、排名、名义。但最终会是一盘散沙,建不起任何城堡。刷单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浩浩荡荡的刷单大军不断消耗着社会资源,这不仅仅破坏了商业诚信体系,更是提高了交易的成本深深伤害了普通消费者。用户评价是买卖双方互相监督的平台,它给了商家约束,也给了消费者对比的资源。
电商刷单更像是一个“毒瘤”,它隐藏在互联网的体内,这种隐蔽性难以发现,从而危害也就更大。一个企业存在这样的“毒瘤”,也许表面的风光,短暂的利益增长,殊不知离消亡也就不太远了。一个企业的形象远远比刷单带来的利益大得多,一旦形象毁灭企业也将成为众矢之的。刷单水军屡禁不止,只要有被刷单的需求,就一定会存在刷单大军。所以,不能指望职业刷客们的自省自律,更需要法律的出台、企业的业界良心以及广大消费者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