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精神赡养方面重申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履行探望的义务。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这一生 ...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精神赡养方面重申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履行探望的义务。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这一生效判决,相关信息将会归入信用平台,对当事人的工作与生活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4月7日 新闻晨报)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不管怎么说,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履行赡养尤其是精神赡养的义务,天经地义。放眼看看我们这个略带浮躁的社会,“常回家看看”做得似乎不尽如人意。
独居在家或寄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很渴望亲情的滋润。由于亲情的缺失,不少老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一份来自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养护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30%的老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医学研究也表明,“空巢老人”最易发生老年抑郁和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越来越脆弱,由抑郁症导致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
现代社会是一个规则的社会,各种规则支撑着社会的有序运转。要想让“常回家看看”变为社会的一道人文风景,必须依赖于规则的刚性。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将“常回家看看”变为明文规定,不能“常回家看看”的不孝儿女有可能惹官司上身,但也仅仅属于民事上的约束,刚性不足。即将实施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对拒不“常回家看看”的子女采取特别行动,将其相关信息归入信用平台,此举无疑会产生很大的震慑作用。“诚实守信者一路绿灯,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要知道,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倘若被列入信用“黑名单”,我们不知道其还怎么去正常工作和生活?
对老年人的关爱程度,折射出社会人文关怀的温度。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亟需职能部门伸出温暖之手,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便是其中应有之义。
“常回家看看”是和谐家庭的应有之景,也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但“常回家看看”仍是社会的一个揪心的话题,需要法律法规的刚性,需要信用平台的发威。从这个角度讲,上海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期待。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