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黑名单”能倒逼子女“常回家看看”

来源:互联网 2016-04-07 18:17:58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精神赡养方面重申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履行探望的义务。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这一生 ...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精神赡养方面重申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履行探望的义务。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这一生效判决,相关信息将会归入信用平台,对当事人的工作与生活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4月7日 新闻晨报)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不管怎么说,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履行赡养尤其是精神赡养的义务,天经地义。放眼看看我们这个略带浮躁的社会,“常回家看看”做得似乎不尽如人意。

  独居在家或寄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很渴望亲情的滋润。由于亲情的缺失,不少老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一份来自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养护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30%的老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医学研究也表明,“空巢老人”最易发生老年抑郁和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越来越脆弱,由抑郁症导致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

  现代社会是一个规则的社会,各种规则支撑着社会的有序运转。要想让“常回家看看”变为社会的一道人文风景,必须依赖于规则的刚性。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将“常回家看看”变为明文规定,不能“常回家看看”的不孝儿女有可能惹官司上身,但也仅仅属于民事上的约束,刚性不足。即将实施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对拒不“常回家看看”的子女采取特别行动,将其相关信息归入信用平台,此举无疑会产生很大的震慑作用。“诚实守信者一路绿灯,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要知道,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倘若被列入信用“黑名单”,我们不知道其还怎么去正常工作和生活?

  对老年人的关爱程度,折射出社会人文关怀的温度。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亟需职能部门伸出温暖之手,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便是其中应有之义。

  “常回家看看”是和谐家庭的应有之景,也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但“常回家看看”仍是社会的一个揪心的话题,需要法律法规的刚性,需要信用平台的发威。从这个角度讲,上海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期待。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高考作弊首次入刑 史上最严高考有温


呼和浩特新闻网 2016-06-03 20:10:00

银行卡相关的骗局2


网络 2015-04-24 07:36:06

一图读懂交通失信惩戒新规


网络 2015-01-17 19:01:40

查询个人征信报告下月起收费


网络 2014-05-28 22:24: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