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诚信入校规,仅此远不够

来源: 2015-11-23 16:13:08

  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近日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对照表,并向相关部门和高校征求意见。在拟修订的管理规定中,将诚信教育写入规定,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诚 ...

  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近日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对照表,并向相关部门和高校征求意见。在拟修订的管理规定中,将诚信教育写入规定,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诚信”简单地说就是诚实与信用。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人言为信”,“诚,信也。”“信,诚也。”其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承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信是如此的重要,它被认为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

  但在墙上地上到处贴着“办证”小纸片的地方,不要说第二个身份证,连第一张身份证都被大量造假:年龄可能是假的,住址可能是假的,甚至连名字都可能是假的。

  我们现在的社会诚信几乎已经到了冰点:撒谎、造假、抄袭、欺诈等等已经到随处可见的地步。有了网络与移动电话之后,造假与欺诈又获得了技术的支持。

  信任危机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充满了悬念与敌意。因为缺乏诚信,谎言、谣言与事实、真相互相混杂反串,号称的真相经常是隐去真实的表象,所谓的谣言往往是遥远的预言。于是我们常常既要当福尔摩斯又要当包公,总要对事件、陈述、口号、报道等等进行质疑与判断,最终还经常难辨真假。

  在诚信病弱的道德环境中,教育部要求强化高校的诚信教育和失信惩罚,这显然是必须的。我们不但要在高校中强调诚信,还应该把诚信教育前移到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然而仅仅要求学生践行诚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舍本逐末的。众所周知,在许多高校,缺乏诚信的往往首先是某些领导和教师。这些年来,就有多家高校的校长、院长和教师被曝论文抄袭或学历学位造假。

  2007年,西安交大6位老教授就开始举报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李连生涉嫌学术成果造假,但被校方多次阻止。学校领导还两次约见6位举报人,要求他们停止举报,让李连生把教育部一等奖奖金匀一些给举报人作为回报。

  教授造假是一重造假,学校领导阻止揭露者则是双重造假。在这样的学校中,假如让包庇造假的校领导与造假的教师去要求学生讲诚信,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而学校领导与教师也还不是撒谎造假的顶层之源。这些年落马的高官,都为人们展示了撒谎造假的高手本色。他们在贪腐的同时,无不在大会小会上宣讲廉政反腐,教育民众要讲诚实守信用。有的贪官直到被“带走”时,还正在台上冠冕堂皇地作着廉洁报告。

  政治诚信是最高级别的诚信。高官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最高的示范作用。这正如王安石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所以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孔子的选择是宁肯去兵、去食,也要保留民信。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就根本立不住脚。

  在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看来,失去诚信、不受欢迎的政府,无论其政策好与坏都无法讨好人民。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塔西佗陷阱”。

  社会学家吉诺维希甚至把诚信与稳定相联系:“信任是国家唯一的支撑物,也是国家稳定的维持物。”

  如果高级官员说一套做一套,带头破坏社会契约与诚信,那么民众就会上行下效,学校就不可能成为免于污染的守信真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网游用户须实名注册


互联网 2017-05-01 13:04:00

虚拟信用卡 暂停并非叫停


网络 2014-03-23 22:03:0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