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个人隐私遭泄或致失信,“底裤”要穿好

来源: 2015-10-22 22:07:46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注册账号,实名认证即可用一块钱换三罐加多宝;实名认证后绑定银行卡送20元……这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华南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吴雨哲几乎都碰到过。他说,身边的同学对扫码送礼这种推广活动 ...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注册账号,实名认证即可用一块钱换三罐加多宝;实名认证后绑定银行卡送20元……这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华南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吴雨哲几乎都碰到过。

    他说,身边的同学对扫码送礼这种推广活动基本都习惯了,因为从微信流行开始,扫码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后消费打折就很常见。到后来,各种外卖App、打车App等抢占市场,开始烧钱推广的时候,扫码下载App注册就送红包或者送钱的也经常有。“所以最近在卜蜂莲花超市看到某某贷的海报,在地铁里接到各种贷、各种宝的传单,在饭堂前被XX宝的员工拉住游说,甚至在厕所里看到他们的二维码广告,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吴雨哲很淡定地说,“烧钱营销嘛,就是互联网公司惯用的商业宣传套路,可以快速增加用户和流量。”

    不过,并非谁都跟吴雨哲一样了解互联网,了解营销。担心“馅饼”是“陷阱”的大有人在。

    “有的扫码送礼活动在要求你绑定银行卡之后,还要进行1毛或1元的小额支付,有的还要录视频、输入银行卡预留手机号和取款密码。”市民许先生非常担心,“这些活动收集了这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卡里的资金根本没有安全保障,再说了,要是他们拿去做坏事可怎么办?”

    许先生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参加过扫码领礼品的学生中,虽然八成多的学生很快就取关或卸载App,但仍有近4成学生信息遭到泄露,收到垃圾短信或接到营销电话。

    个人隐私信息遭泄易破财失信

    事实上,伴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快速推进,公民个人信息对自身金融安全影响重大。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银行卡被复制盗刷,个人支付宝账号下离奇绑定陌生子账户、支付宝账号资金被盗等新闻频见报端。

    分析可知,现阶段大多数金融账号或虚拟金融账户,都跟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若不法分子取得用户的手机号码、身份证信息、绑定银行卡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则可重置虚拟金融账户密码,从而盗走账户内的资金……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一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所导致的个人经济损失高达805亿元。

    也有一些精明的用户,因为担心卡内资金安全,在扫码领礼的活动中,用空卡去认证,认为这样“可以取钱,哪怕有猫腻,空卡里也没钱可以给活动方扣”。

    笔者只想对这些“精明”的用户说,tooyoungtoosimple。

    互联网时代,网络借贷平台扎堆上线。如借贷宝、分期乐、缺钱么等平台虽对实名认证信息的管理很严格,倘若被不法分子获取了你的身份证、银行卡号、预留手机号、提款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就可以用你的身份来诈骗别人、恶意透支盗刷网上贷款!而不法分子盗刷套现留下的欠债,则直接算到你的头上。若被盗刷事实无法查清,而你又无法还请欠债,你的个人征信就会受影响,留下信用污点,或甚至被拉入各家银行、消费平台黑名单。

    穿好个人隐私的“底裤”迫在眉睫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重视个人隐私信息的好习惯,再遇到扫码送礼等要求你填写敏感信息的推广活动,提交信息前要加以分析,看其信誉是否良好,能否负责任地保管你的个人隐私信息,理性安装。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用户还应注意自己在网络生活中是否穿好个人隐私的“底裤”。

    因为随着国家对征信业务的逐步开放,未来将有更多机构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而目前已经得到批准,正在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8家机构中,芝麻信用、腾讯征信互联网基因十分强大。两家业务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软件,到天猫淘宝“花呗”信用额度赊购,从网上团购付款评价,到线下购物餐饮娱乐消费,你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肯定都用过这两家的业务,而这个过程中,你是否诚信都有据可查。若泄露了你的网络账号、登录密码等隐私信息,同样有破财失信之忧。

    TIPS:“底裤”要怎么穿?

    1.保管好自己的名片、身份证、学生证、工牌、信用卡、银行卡等会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的重要文件。

    2.某些要求填写真实身份,如招聘、办理银行业务、纸质调查、以及网络平台帐号注册等场合下,需提起警觉。

    3.手机等数码产品屏幕解锁,或输入关键信息时,无论是用数字/字母密码,或图形密码,均要注意遮挡,避免被陌生人看到,建议尽量使用指纹识别。

    4.对重要平台、App设置独立密码,避免直接使用生日等容易被秒试的密码。

    5.外出时,手机、iPad等关闭WiFi功能,防止掉进无线蜜罐,如果遇到自动连接到陌生WiFi上,需提高警惕。

    6.在任何地方输入密码都要注意周围环境,包括是否有安装监控摄像头。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