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李克强总理在工商总局召开座谈会时向有关部门提出“硬任务”:“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年内务必实现。两个月后,“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的方案已经摆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 ...
两个月前,李克强总理在工商总局召开座谈会时向有关部门提出“硬任务”:“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年内务必实现。两个月后,“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的方案已经摆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桌。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和信用。这相当于让法人和其他组织拥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也是“一照一码”改革的最关键环节。(6月5日 新华网)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不仅关系到你我的利益,更是关乎整个社会信用程度的提升。既然如此,让“代码统一”似乎成为一个不容逃避的话题,因为只有“代码统一”才能够促进法人和社会组织在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采取统一模式的代码进行登记和注册,减少其中不必要环节,而对于审核部门来说,“代码统一”之后也注定能够减少审核的难度,对于减少其中的费用来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不难看出,“代码统一”真正能够促进我们的信用建设进入到快车道中,我们也期待着在“代码统一”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信用建设能够健步如飞,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特殊话道路,为中国的各项事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代码统一”能够减少社会运行成本。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整个社会运行是有成本的,而成本越低,社会运行的效率越高;反之亦然。而在信用制度的建设上,如果能够将法人和社会组织,甚至个人的代码进行统一化处理的话,我们就能够希望获得这样的结果。那就是,由于统一化处理之后,每个组织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单一代码的话。对于自身的管理来说,能够减少其中的费用成本;对于审核部门来说,由于实现了统一代码制度,在系统建设和管理成本上也注定能够实现降低的目标。既然如此,从使用者和管理者双重角度来分析之后,“代码统一”就能够带来社会整体运行成本的降低,从而能够促进信用建设进程。
“代码统一”能够厘清信用建设思路。对于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来说,以往的过程显得比较混乱。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这样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法人和组织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代码,甚至有的没有代码。即各种代码的混乱秩序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有鉴于此,在“代码统一”之后,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进程,那就是信用建设的思路已经被厘清,能够牵住信用代码建设这样的“牛鼻子”进行,让信用建设沿着信用代码这样的关键因素递进。从而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促进信用建设进入到全新的境地中去。
当然,我们需要看到的现实情况是,信用建设过程并非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即在“代码统一”之后就能够迅速完成,甚至能够完善其中的价值体系。更需要关注的乃是在“代码统一”之后,我们需要做出的更多努力,这包含着“代码统一”之后到底应该如何管理,到底应该如何让统一的代码发挥哪些层面的效应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由此可见,信用建设的前途无疑是光明的,但道路注定又是曲折的。让我们沿着这样的曲折道路,向着光明的前途不断迈进,直到实现信用建设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