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游客黑名单,更有效的文明治理

来源:网络 2015-05-11 17:48:12

 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是当下中国下大力气开展更有效的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这份榜单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尺度,强化了惩罚功能   □叶泉   据新华社报道,《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后首批全国游 ...

 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是当下中国下大力气开展更有效的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这份榜单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尺度,强化了惩罚功能

  □叶泉

  据新华社报道,《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后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5月7日公布,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三起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上榜。

  这是我国首次公布的游客不文明行为榜单,上榜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其行为却已家喻户晓。面对这个榜单,一些激进的网友感到不满意,认为惩罚太轻,上榜人数太少,很多同样行为恶劣的不文明游客都没有上榜公布。

  毫无疑问,作为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个榜单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作为惩治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个榜单有两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第一,对游客不文明行为有罚责,记录对游客信息保存期从两年到十年不等,也就是说,在信息保存期内,当事人包括旅游在内的一些行为是会受到限制的。第二,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公布了包括不文明者姓名、所在省份在内的一部分个人信息,这种有具体指向的公布,加大了惩罚的力度,避免了文明惩诫空对空。

  一般来讲,人们会把文明归入道德的范畴。既然是道德领域的问题,其实现就要靠自律,最多再加上劝告、批评教育等手段,惩罚并不是一种常见的文明建设方式,但是从当前国人现状来看,对一些恶意的不文明行为,仅靠自律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最近,成都女司机开车斗气被暴打一事,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60%的网友认为女司机该打。对这种异常的舆情我们不能简单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网友戾气太重,而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对诸如“开霸王车”、排队加塞、乱丢废弃物,大声喧哗等大量存在的各种不文明行为,我们的社会到底有没有可以惩罚的有效手段。如果一些人恶意地把他人的文明修养看作软弱可欺,得了便宜卖乖,还沾沾自喜,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不以为耻,更不能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受到惩罚,而仅仅只能被人腹诽一下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激起一部分人的戾气。

  所以,对不文明行为我们不能只要求他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不文明已经成为引发各种街头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文明就不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对个人来讲,宽容是美德,但对社会治理来讲,惩罚是必要的手段。特别是在文明建设的初期,重罚有利于培养人们对文明的敬畏感。

  在这方面新加坡有成功的经验。一提到新加坡人们本能地会有两种联想,一是美丽与文明,二是重刑主义。而从某种角度说,后者是前者的因,而前者是后者的果。重刑主义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有时重刑对一些任性者来说的确可以帮助他们回归理性。

  从另一方面来讲,文明建设也不能空对空。以往我们批评社会不文明行为习惯于对事不对人,对不文明行为当事人,媒体的报道不是打个马赛克,就是用某来代替。这种方式起到的是教育公众的作用,而对当事人本身并不能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在熟人社会人们不愿意干坏事,因为他们知道舆论的谴责一定会是针对自己的,而在陌生人社会,舆论的谴责则是空对空的,所有人都可能是被谴责的对象,所有人也都可能与谴责无关,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缺少必要的畏惧。

  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公布了一部分不文明游客的个人信息,这个尺度明显比以往的“某某式”公布大了一些,可能也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快,从保护隐私的角度会有人提出异议。但对不文明者应该在多大范围内给予曝光,这也确实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当前,美国一些媒体有时也会通过让不文明者“露脸”的方式发出警示。今年3月底,纽约市发生燃气大爆炸,7名女性在爆炸现场兴高采烈合影自拍。事发后第二天,美国《纽约邮报》将7人自拍的现场图片刊登在头版头条。

  不文明行为不是违法犯罪,却是必须受到舆论谴责的行为,而这种谴责如果总是空对空,变成一种对所有人的文明喊话,那它对个体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是当下中国下大力气开展更有效的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这份榜单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尺度,强化了惩罚功能。但同时因为上榜的又只有4人,也体现了其谨慎的态度。不管怎样,它还是遵循了引导和教育的基本思路,在激进与保守两种社会心态之间,采取了更加中立的立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网游用户须实名注册


互联网 2017-05-01 13:04:00

高考枪手:想举报代考怕遭报复


信息时报 2014-06-24 00:46:00

查询个人征信报告下月起收费


网络 2014-05-28 22:24: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