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李娅:导游“委屈”的背后是行业之弊

来源:网络 2015-05-03 15:55:00

  针对近日网曝云南一导游因不满游客消费低而辱骂游客的情况,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3日通报了调查和处理结果,拟对该导游作出吊销导游证的处罚,拟对涉事旅行社作出责令停业整顿的处罚、对旅行社直接负责人处2万元 ...

  针对近日网曝云南一导游因不满游客消费低而辱骂游客的情况,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3日通报了调查和处理结果,拟对该导游作出吊销导游证的处罚,拟对涉事旅行社作出责令停业整顿的处罚、对旅行社直接负责人处2万元罚款,并将涉事导游及旅行社记入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布。(《京华时报》5月4日)

  面对舆论压力和处罚结果,“当事导游”陈春艳承认不该骂人,但也很“委屈”。这份“委屈”既是对游客恶语相向所必须承受的结果,也是对旅游行业乱象背后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控诉。

  作为游客,出门旅游,玩儿的是心情,买的是服务。面对导游长达5分钟的辱骂、要挟,虽不愿当面发生冲突,但“是可忍,孰不可忍”,用视频的方式表达控诉,显然效果很好。如此,既保护了自身的权益,惩罚了这位嚣张的导游,也暴露了旅行社的违规行为,同时也让社会公众更多地关注到导游群体的生存现状。

  通过还原导游生存现状,民众不难看出当事导游所说的“委屈”。导游队伍中大多是无底薪、无保障、无尊严、无身份的“四无”人员。作为普通民众,同样是 “上有老,下有小”,导游们迫于生计,明知《旅游法》的威慑力,却依然选择死死抓住购物不放手,哪怕是赔上自己的职业道德,也在所不惜。看到这样的现状,做个导游也着实不易。

  在旅游行业,强制购物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为了提升业绩,旅行社一方面通过不断压低报团费用来吸引游客,同时模糊处理旅游途中的购物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压缩导游们的带团服务费,而将购物风险转嫁给导游。如此操作,使得强制购物乱象层出不穷,导游感到“委屈”,游客更是无语。

  如今,旅游已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规范旅游业是民众的期盼,更是行业资深健康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旅途,游客好、导游好,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要想共度一个愉快的旅程,游客权益要保障,导游权益同样也要保障。

  民众们能够理解导游的不易,愿与导游们一同呼吁保障机制的早点落实完善,同时也更期望导游们能记住“人无德不立”,制度保障的缺位不是自身“变坏”的借口,毕竟行业内好导游还是大多数。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图解交通信用管理办法


2015-01-17 19:27:10

最高法发布首批失信人“黑名单”


泉州晚报(泉州) 2013-11-17 20:18:4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