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建设是自贸试验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载体。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成效,概括如下: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网上投资办事直通车”(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平 ...
电子政务建设是自贸试验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载体。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成效,概括如下: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网上投资办事直通车”(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平台)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一表申报。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该系统,在线自行比对负面清单,清单外的填报备案信息,由系统自动推送到工商、税务、质监、海关等部门,相同信息无需重复报送。实行一表申报后,企业填报信息项比原来减少了1/3。
二是并联办事。由“多个部门多头受理”改为“一个部门集中受理”,办理结果网上实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挂牌后,已受理外资备案近2500单,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外资企业设立由原来的29个工作日缩短至4个工作日。
三是协同监管。将准入管理与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企业备案信息同步纳入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为跨部门的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打下了基础。
下一步,在进一步明确电子签章、电子档案法律效力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企业设立全程无纸化办理。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
一是初步形成数据基础。子平台已经交互共享了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信用数据,以及司法判决执行、本市相关行业组织和公用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开通信用信息综合查询服务,率先编制信用信息数据清单、应用清单、行为清单。目前,数据清单确认3312个数据项,应用清单确认95个信用信息应用事项,行为清单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初步形成制度基础。试验区管委会和海关等驻区机构先后出台一系列信用管理制度,初步形成涵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等环节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了信用奖惩机制。已在市场准入、货物通关、贸易管理、金融业务、资质评定和财政资金使用等领域发挥了信用手段作用。
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将重点推进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驻区机构的信用数据共享,推动建立使用信用产品的制度,拓宽信用信息应用范围,努力打造符合国际惯例的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前后联动的监管机制和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