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京等多地储户银行存款近日接连被曝“失踪”,引起社会和监管层关注。银监会发布评论文章《所谓存款 “失踪”原来是“被骗”》。银监会相关人士表示,所谓存款“失踪”,实际上是“被骗”,目前银行存款不存 ...
杭州、南京等多地储户银行存款近日接连被曝“失踪”,引起社会和监管层关注。银监会发布评论文章《所谓存款 “失踪”原来是“被骗”》。银监会相关人士表示,所谓存款“失踪”,实际上是“被骗”,目前银行存款不存在丢失、失踪状态,提醒储户不要贪图高利息,以防被骗。银行存款是安全的,不过,不排除银行员工里也有“坏人”,与外人“内外勾结”诈骗存款等,银监会已经要求银行严查。(2月5日《新京报》)
最近银行业接连曝光的问题有两类:一是储户银行存款失踪: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放在银行的数千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泸州老窖存在银行的5亿元不知去向,同时,义乌、南京、湖北等地也出现了储户存款失踪事件;二是“假银行”公然揽储:在江苏南京,一家出资总额仅500万元的“农民合作社”,公然违法吸收近200名居民约2亿元存款,在河北、上海等地,“假银行”“假网银”带来的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
存款诡异失踪事件大多都有银行工作人员从中参与,“假银行”更是就在监管机构“眼皮下”以假乱真,正因为如此,此类行为具有相当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让人防不胜防。对此,银监会仅仅提醒储户不要贪图高利息以防被骗显然是不够的。
存款失踪事件就算本质上是“被骗”,但是骗术之所以能够屡屡成功,关键不是因为储户太贪心,而是因为监管漏洞太大。这不是银行员工里也有“坏人”的问题,这是制度不够完善,让“坏人”能够轻松钻空子的问题。
银监会官网这篇 《所谓存款“失踪”原来是“被骗”》的文章,似乎有意将监管的问题归为诈骗的问题,将制度的漏洞归为“坏人”的可恶,这样的监管态度恐怕难言负责。更何况,公安机关尚未侦破相关案件,银行监管部门就以诈骗案件定性,未免有推卸监管责任之嫌。
存款失踪是骗子太厉害还是监管太脆弱?这也许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骗子固然可恶,储户也必须理性,但是监管的问题与制度的漏洞,更应该引起反思和关注。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