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上报国务院,近期将发布。其中,2014年6月底前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代码制度的方案;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 ...
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上报国务院,近期将发布。其中,2014年6月底前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代码制度的方案;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据5月5日(《经济参考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在当下的社会和市场转型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权威和统一的信息评价制度、发布和查询平台,以及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或是信用采集系统存有一定的各自为战、信息封闭、共享缺失等现象,失信的人,总不能得到及时的社会惩罚和经济惩戒,比如出卖假冒伪劣产品者,也总能得到银行贷款;制售假货的企业,也总能得到订单等。
信用流失还带来精神耗竭,社会交往和交易缺乏温厚的精神信任,正常的交易和交往也必须用极端做法来防范,比如“不给钱就不发货”、“小额贷款也必须有担保”等,让尔虞我诈、相互倾轧、勾心斗角、铤而走险等负能量潜滋暗长,《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两到三成的人信任陌生人。
所以,国家出台个人信用代码制度,这是社会转型期必要的制度补缺。信用发展打破了散漫、封闭、隔离和不以为然的状态,取而代之以信息采集和管理的身份化、公共化、公益化、系统化,公民个人信息就像居民身份证,成为随时可以查询的社会公共和公民信息,个人信用记录,借助信用代码和公共查询平台,就能得到公共传播,为信用发展提供了权威的信息和信用支点。
信用成了“经济身份证”,信用记录可以跟随每个公民一辈子,那些失信者在金融贷款、招标投标等公共发展中,就会受到一定的惩戒和惩罚,“守信得利,失信受罚”的社会氛围逐渐浓郁,更多公民、企业主体、经济主体,就不得不将信用发展提升到重要位置,加大信用建设意识,重视信用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信用,“不敢拿信用开玩笑”也会成为人们的共识。
当然,为了让信用发展和建设更为顺畅、快捷,还应该为个人信用代码制度提供一些配套措施。其一,全社会应该努力强化信用发展和建设。信用发展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及时推进的,当下的社会转型以及现代化进程告诉我们,信用流失的代价太大了,必须将信用发展提升到和经济发展、事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发展效率。其二,要让《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精神得到积极贯彻落实,让信用发展在法制框架内进行,让信用发展成为一种法律意志,让更多信用不良服膺于这种法律精神需要,让“诚信社会”早日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