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债市“超日”违约事件打破“刚性兑付”后,兴润置业又打响了房企债务违约第一枪,引发了投资者关于打破刚性兑付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 ...
近日,继债市“超日”违约事件打破“刚性兑付”后,兴润置业又打响了房企债务违约第一枪,引发了投资者关于打破刚性兑付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张海云表示,在经济转型期出现违约事件是正常的,刚性兑付的打破对整个金融市场是种进步,将使市场理性评估投资风险。
多行业违约事件频发 专家称局部违约不必恐慌
继中诚信托产品“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诚至金开1号)30亿兑付风波、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兑付风波后,今年以来,山西钢企海鑫钢铁资金链断裂引发银行讨债、奉化兴润置业债务危机老板失联等违约事件相继出现,引发市场恐慌情绪。
中诚信托与吉林信托违约产品均涉及矿业,违约金额大,发行公司难以兜底。矿业变现难的行业属性、信托公司的“通道”属性导致项目缺少审查等问题在这两起事件中暴露无遗。
海鑫钢铁的信贷违约引发了行业内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金融风险的高度关注。咨询机构“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指出,要尤其关注两类钢铁企业的信贷风险:一是负债率较高的企业,二是盲目多元投资、战线拉得太长的企业。
浙江奉化龙头房企兴润置业因无法偿还债务而破产的消息,再度引发市场对房地产行业信贷违约风险的担忧。今年部分银行收紧房地产贷款,房地产融资通道变窄。业内人士预估,随着限购限贷等紧缩性调控的持续,或有更多中小房企面临资金链断裂问题。兴润事件之后,宁波当地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审核变得更为严格。经济评论员叶檀对此评论:兴润置业事件发酵,显示为房地产泡沫支付局部代价的时代已经开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张海云对中新网金融频道表示,从宏观角度看,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向绿色、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型是大势所趋,以往过度融资的行业自然难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房地产、钢贸、煤矿等行业就面临着风险的显性化,“这些行业违约迟早会发生,违约的推迟依赖于进一步的融资,但新的资金逐渐不流入这些行业,如此导致违约事件集中爆发。”
此外,他认为,影子银行的出现和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违约的发生。近年来房地产和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显著上升,监管机构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限制了银行在相关领域的信贷,但这些行业的资金渴求没有减少,只好借助于影子银行,用比较高的收益率来吸引资金,致使这些行业的风险越来越大,直至刚性兑付被打破。从风险意识角度考虑,未来流向这些方面的资金将变得更谨慎,“在经济转型期出现违约事件是正常的。”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3月14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进入偿债高峰期,市场流动性偏紧,资金成本偏高,企业融资压力加大,个别经营困难的企业不排除出现违约的可能。但局部违约只要不存在系统性、持续性的问题,就是正常现象。
张海云也认为,有些违约是个案,只要不引起大规模传染其系统性风险是可控的,公众不必盲目恐慌,“恐慌会加剧市场的关联性共震效应,而信心则是市场的稳定器。”
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于金融改革 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靠兜底解决
信托业违约方兴未艾之际,3月4日,上海超日发布无法在3月7日全部兑付“11超日债”第二期利息的公告,正式宣告违约。国内债券市场首个正式宣告违约的案例诞生,债市的“刚性兑付”遭打破,引发公众对“刚性兑付”的大讨论。
张海云认为,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刚性兑付本身违背了金融的客观规律。
他分析,只有投资者靠理性判断决定资金流向才能优化社会整体的资源配置,而刚性兑付下个体的理性投资决策造成社会整体范围的非理性资源配置。“如果一直兜底,投资者无需看风险,只需看收益,这种非理性投资造成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紊乱,是需要打破的。”
他认为,刚性兑付的打破对整个金融市场是种进步,使市场理性评估投资风险。刚性兑付如果由显性担保支撑也较为简单,因为这会迫使担保方作出理性判断取舍,问题是现在的刚性兑付大多是由隐性担保支撑的。“隐性的担保是一种潜规则,但当漏洞真正出现时谁都不认为损失应由自己负责,投资者、银行、信托都不认为自己应该承担损失,损失变成了窟窿,而损失的形成源于相关各方对于风险的漠视。”
据申银万国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目前从投向上看,房地产、基础产业和工商企业这三类信托分别占整个信托规模比例为51 .77%、26 .74%和17.97%。随着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饱和期,资金流动性收紧,投资风险加剧,兴润置业违约事件引发市场人士担心,一旦违约发生,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大打击,大量到期的信托和理财产品无法滚动发行,信贷大幅紧缩会直接引爆系统性的信贷风险。
张海云表示,刚性兑付的打破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系统性风险不能靠银行和政府来兜底。兜底会导致过度投资继续放大,泡沫越来越大,这样系统性风险不断积聚,最终更难以控制。打破兜底使得投资者更为谨慎,从而抑制泡沫的积聚,打破兜底应该疏堵并用。“出现刚性兑付被打破,这种行业性的风险就会逐渐的扩散开来,信托兑付危机和债券违约事件唤醒了投资者的避险意识,也使得许多到期而缺乏偿债能力的项目面临再融资的困境,这有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估测金融连锁反应到底多大有一定难度,需要为此进行全面深入的统计工作。”
经济参考报3月26日报道,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分析称,实际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一个核心提法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是,如果市场本身是扭曲的,那么其资源配置的效果肯定不是最优的。以非银行融资为例,其高速发展背后的很大一部分动力不是来自于金融资源的优化分配,而是由于监管套利等不当因素。” 他认为,未来要健全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机制,必须尽早打破刚性兑付的怪圈,并且强化监管措施以抑制监管套利等不当行为。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