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次贷危机催熟信用衍生品

来源:网络 2014-02-25 11:06:59

  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可以有效化解信用风险,美国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次贷危机后,信用衍生品市场操作更规范更透明。中国市场目前还不具备发展信用衍生品的一些要素,特别是做市商制度、评级机构监管,以及 ...

  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可以有效化解信用风险,美国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次贷危机后,信用衍生品市场操作更规范更透明。中国市场目前还不具备发展信用衍生品的一些要素,特别是做市商制度、评级机构监管,以及公司财务制度、破产法等环节都还不完善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基本的风险,无处不在。如果信用衍生品市场非常发达,就可以把信用风险单独量化。在中诚信托事件上,如果有一种方式可以转嫁信用风险的话,对工行和中诚信托都有帮助。由此不难看出,中国金融市场对信用衍生品的需求是巨大的。

  以一个例子来介绍信用衍生品。投资人A购买了公司B 1000万元五年期债券,公司B评级BBB,年利率10%。如果第二年由于种种原因公司B破产违约,资产被清算,一元钱的债券现在价值三角,如果不计第一年的利息收入,投资人A亏损700万元。所以如果投资人A愿意持有公司B五年期债券,但又担心公司B未来违约或评级下降的风险,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冲风险:做空公司B股票、购买公司B的看跌期权、从担保人处购买公司B的保险放心保)。

  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中,有一种起到类似作用的金融工具叫作信用违约互换(CDS),投资人A可以从第三方处购买五年期信用违约互换保护,购买时需要对信用事件、违约、保费期限、保费价格和清算价格有明确定义。如果事先定义好的违约事件发生,第三方需要赔偿投资人A本金和清算价格的差额,即700万元;如果违约事件没有发生,投资人A需要定期缴纳保费,直到保期结束为止。

  信用违约互换是基本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双方按照事先定义好的协议,买方定期付保费给卖方,如果在合同期限内事先定义的违约事件发生,则卖方赔偿买方损失,其参照物可以是公司债、主权债、市政债券或者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ABCDS)等,还可以把CDS组合起来,建立定制的组合, 或者是建立标准化的CDS指数(CDX)。

  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下称ISDA)针对参加柜台交易的衍生品参与者,负责制定互换与衍生品的交易规则。在ISDA2003 版本中,信用事件的定义分为六类,分别是破产、到期不付、债务加速偿还、参照义务违约、主权债务的否认和债务重组。北美和欧洲的信用事件定义不同。在北美,破产和到期不付是主要信用事件;在欧洲,六类事件均适用。

  成熟市场中的信用衍生品参与者很多,包括银行、对冲基金、券商、投资公司、养老金、企业、政府机构和评级机构。每个参与者在不同时期,因为各自经济利益和监管要求的不同,对信用衍生品的操作要求也随之不同。

  信用衍生品市场始于1994年,由JP摩根首先开发。1994年-2008年,信用衍生品市场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信用衍生品1996年总存量400亿美元,1998年3月涨至3000亿美元,2002年涨至2万亿美元,2003年涨至3.7万亿美元,2008年涨至62万亿美元,2012年下降至25万亿美元。从2002年至2006年,信用衍生品经历了野蛮式生长,券商和做市商卖出各种风险,什么风险都敢卖,多大的杠杆都敢加,曾经接触过杠杆可以达到100倍以上的产品。

  信用衍生品爆炸性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市场需求大大增加,二是产品标准化,三是监管环境宽松。

  过去十几年中在美国等成熟市场中发生了大量的违约事件,这对信用衍生品发展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促使ISDA协议逐步完善。2008年金融危机对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和监管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8年雷曼兄弟的破产,当时统计的雷曼兄弟持有的信用衍生品共计4000亿美元,实际债务有1000亿美元,按照ISDA 协议,雷曼兄弟CDS通过拍卖被置换,清算后价值1美元的CDS,投资人只能拿到0.09美元,亏损0.91美元。

  金融危机后因为市场自身的反省以及监管机构的介入,衍生品市场操作更规范更透明。ICE、CME等几家机构开始扮演清算银行的角色,为市场提供统一的结算服务。2013年CDS指数交易要求通过这几家机构进行结算,大大降低了对手风险。

  中国市场目前还不具备发展信用衍生品的一些要素,特别是做市商制度、评级机构监管,以及公司财务制度、破产法等环节都还不完善。美国经过20年的周期,违约和评级的数据逐渐健全,金融生态环境相比10年前有显著提高。(作者先后任职于多家华尔街金融机构,直接参与了多种金融产品的开发和交易管理,有从卖方到自营再到对冲基金的经验。过去两年,程沅在纽约野村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对冲基金任执行董事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互联网金融征信信息有望共享


经济日报 2017-12-04 10:14:0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