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出钱越多诚信越高”评的啥荣誉?

来源:网络 2014-01-14 13:50:38

  岁末年初,北京一些酒店、展厅等场所,各类评选评奖令人目不暇接。“评比太多,我们人力、财力耗不起,得了奖也高兴不起来。”浙江某知名企业北京办事处负责人道出了部分获奖代表的复杂心情。记者在苏南某企业采 ...

  岁末年初,北京一些酒店、展厅等场所,各类评选评奖令人目不暇接。“评比太多,我们人力、财力耗不起,得了奖也高兴不起来。”浙江某知名企业北京办事处负责人道出了部分获奖代表的复杂心情。记者在苏南某企业采访,短短一小时,就见该企业宣传部门接到了好几个邀请参与某评比的电话,令企业不胜其扰。(1月12日《人民日报》)

  广告太直露,效果未必佳,于是,巧立名目、花样百出的企业评选和评奖活动,成了“各得其所”的时髦安排。而在公众看来风光耀眼的排名奖项,有不少竟是“金玉其外”的“烧钱游戏”。譬如,有的评选如此规定:获得3A级诚信的企业,要交10万元;获得2A级诚信的企业,要交5万元。“出钱越多,诚信越高”,这样的评选怎不令人愕然?

  荣誉岂是花钱可以买来。然而,在“一哄而评”的浮躁和喧嚣中,却有太多的因素与理由,使得许多企业情愿或不情愿地委身其间、“配合演出”。一是某些大牌企业明知或被“拉大旗作虎皮”,以此忽悠其他企业参与评选,但既然不用花钱,那就“不评白不评”了;二是个别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缺的就是这种扬名立万的“评选捷径”,能够快速赚个虚名,自然可称“花小钱办大事”了;三是有些评比“来头大”,挂着政府部门的名头,还有退休官员当顾问,这就吃准了企业会“不看僧面看佛面”,卖个人情来交钱参评了。

  企业评选和评奖,看起来是种市场行为,过多的干预,既不合适,也挺难以操作。但从媒体披露的内情看,要让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评比乱象得抑制和整治,确保企业精当参选,以获得更具社会公信力的真实评价及相关荣誉,其实也需“政府之手”的有为施治。依我之见,首先可以“打蛇打七寸”,规定评选不能成为“钱选”,设置参选费用的最高限额;再是政府部门不妨出台一种“保护令”,明确企业每年对各级评选和评奖活动的最多参与次数,否则不予税收列支;另外,针对退休官员的“发挥余热”,如被证实加盟了“烧钱评比”,则要面对“问责处理”。

  “出钱越多诚信越高”的企业评选,是鱼目混珠的荣誉贬值,更是扰乱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的逐利“怪胎”。“材料+金钱=荣誉”的评选滥状,事实上也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其“竭泽而渔”的结果,只会使得各种排名和奖项美誉日减、名声渐“臭”。如此“花钱买不利”的傻事,纵然原本客观公正的评选评奖,也会令人闻之生疑、退避三舍。到头来,就算企业“荣誉等身”,又有几多实际效用?

  企业形象和声誉,向来都是“一脚不来,一脚不去”。反观国际驰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有哪家是靠花俏评比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力挺。所以,国内企业还是应从练足练强“内功”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努力优化务实守信的商业环境与氛围。真正做到了这一些,无疑要比花钱揽得再多的奖项都有价值。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欠钱人没有财产,就不起诉了?大错!


北京才良(杭州)律师事务所 2018-06-14 10:11:05

食品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网络 2015-05-29 00:52:29

信用卡裸奔 “盗刷险”救命?


网络 2014-09-17 23:47:48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谁把我列入贷款信用不良记录黑名单?


燕赵都市报 2014-01-07 14:34:0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