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对于中国影子银行持续已久的纷扰争议即将尘埃落定。在中国实体经济去产能和金融机构去杠杆的政策方向明确后,国务院层面首次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文件终于铿锵落地,显示融资端的信用投放管理正在强化审慎监管 ...
业界对于中国影子银行持续已久的纷扰争议即将尘埃落定。在中国实体经济去产能和金融机构去杠杆的政策方向明确后,国务院层面首次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文件终于铿锵落地,显示融资端的信用投放管理正在强化审慎监管。
多元化的影子银行监管套利及不规范融资行为,有望在文件的严厉监管下,得到规范发展,并有可能面临扩张后的收缩,但巨额存量债务也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这将需要更多配套措施跟进,及中国投资拉动模式的改善。
“去年银行受流动性的冲击较大,不少机构希望央行放松流动性,但从出台107号文来看,相关部门可能并不认为,货币市场利率提升,应由货币政策来买单,而应该从融资端层面进行审慎管理。”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
他预计,规范影子银行的107号文限制融资端的扩张,后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会减速,随之而来固定资产投资也会减缓,如果没有存量债务重组等方面的配套,部分领域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及信用违约事件。
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速还要保持在7%以上,这又存在刚性的货币需求,如此融资端压缩,需求端刚性,资金市场利率中枢也有继续上升的压力。
“如果希望资金利率均衡回落,可能需要抑制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抑制其旺盛的货币需求,最终经济会面临一个较大幅度的减速。”他表示。
多位消息人士透露,近日中国监管当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107号文)。该通知厘清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明确影子银行监管责任分工,以及如何完善监管制度。
一直以来,从基本概念、准确规模到最终定性,各界对于影子银行都存在巨大争议。由于计算口径不同,影子银行的规模,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值,多家机构估算值从5.8万亿元至30万亿元人民币不等。
而根据此次文件的定义,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
文件并明确肯定了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表示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作为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只是一些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统称影子银行)日益活跃,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业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
文件认为,中国影子银行风险总体可控。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影子银行风险具有复杂性、隐蔽性、脆弱性、突发性和传染性,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在发挥影子银行积极作用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和风险降到最低。
“107号文充分肯定了影子银行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贡献,要求疏堵结合、趋利避害,任何‘因噎废食’、‘一步到位’的解读均不符合文件精神。”中信证券银行分析师朱琰认为。
而关于银行风控的内容,文件主要有:按照谁批设机构谁负责风险处置的原则,逐一落实各类影子银行主体的监督管理责任;建立中央与地方统分结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工合作,职责明晰、权责匹配,运转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以及央行负责各类社会融资活动汇总的统计,建立影子银行的专项统计,定期向国务院报告汇总情况,反馈各地区有关归口部门统计情况等。
另外,中国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大关,未来转型方向也备受期待。中信建投相关分析认为,信托业在经过高速发展后,随着竞争的加剧、监管的加强和风险预期的加大,信托业必将逐步打破原来过度依赖类贷款的业务模式,因此,107号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信托业的转型。
**顺应货币政策调控趋势**
除了信用投放加强审慎管理,影子银行一直是传统信贷外,信用规模逃避监管的主要形式,并令中国央行数量管理效果大打折扣,此次国务院对影子银行疏堵结合,也将对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影子银行一般被认为是逃避了信贷规模,但实际上,市场经济体一般是不需要硬性规定一个信贷额度的,这从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中也可以得到借鉴。
“目前中国也处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由单一的信贷融资过渡到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意味着单纯的数量管理也会趋于无效,需要向价格管理过渡。”他说。
但目前完全的价格或者完全的数量都不行,需要两者结合,他认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也在探索,也面临着数量管理可能挤压中小企业融资,价格管理又会面临融资平台预算软约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关于银行理财的8号文出台后,针对同业业务的类信贷业务,此前一度期待银监会出台“9号文”,不过迟迟未有出台,当时就有监管人士透露,可能会需要央行甚至更高层面,先出台一个纲领性文件。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针对影子银行的107号监管文件,就是一个非常原则性的框架,而文件出台后,料相关部门落实文件加速出台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