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相差无几,但土鸡蛋售价比养殖蛋高近一倍。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超过70%的鸡蛋都是“土鸡蛋”,但卖家无法说出鸡蛋到底“土”在哪里。市民赵女士称,她在文昌路一超市购买鸡蛋时,发现颜色、大小几乎都一样的鸡 ...
外观相差无几,但土鸡蛋售价比养殖蛋高近一倍。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超过70%的鸡蛋都是“土鸡蛋”,但卖家无法说出鸡蛋到底“土”在哪里。市民赵女士称,她在文昌路一超市购买鸡蛋时,发现颜色、大小几乎都一样的鸡蛋,贴上土鸡蛋标签的,售价比无标签的每斤贵3元钱。“两种鸡蛋我之前都买过,但吃起来口感都一样,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嘛?”赵女士提出疑问。
小小的“土鸡蛋”,看着不是多大的问题,但是却是最民生的事情。眼下市场上的概念鸡蛋越来越多,除了这些让人分不清真假的“土鸡蛋”之外,还有例如“少盐鸡蛋”、“低胆固醇鸡蛋”、“绿壳鸡蛋”、“中药鸡蛋”等等。这些鸡蛋究竟有没有什么标准,就连有关部门都说不清楚。
刚刚还看到一篇新闻,说是市场上不仅仅有这类概念鸡蛋,竟然还出现了假鸡蛋,也就是人造鸡蛋。这还真的挺让人害怕。鸡蛋虽小,管理的事情却真的不小。老人要靠他补充营养,孩子也要靠他强筋壮骨,这小小的鸡蛋牵涉的是大大的民生。这小小的鸡蛋真的需要一个诚信的“壳”了。
鸡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乱象,一个方面是监管不力,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标准。鸡蛋是不是健康、生态,是不是“土”?都是由商家说了算的,一个小小的标签就是它最生动的演绎了。其实,这错不仅仅在养殖户,更在某些商家,而责任最大的当然还是我们的监管部门。
既然,对健康鸡蛋、生态鸡蛋、“土”鸡蛋的需求是市民健康的需要,我们的有关部门就不能仅仅因为它的小,而忘记了自己责任的大。是不是“土”鸡蛋?要由监管部门说了算。
一者,这需要加强养殖环节的监管。对于养殖户,我们的农业部门要做到登记在案,就如同监管奶牛养殖户一样。每一个鸡蛋的产地都要能说清楚,只有是生态养殖的才可以赋予“土”鸡蛋的名头。
二者,这需要对鸡蛋收购企业监管。他们的鸡蛋来源于什么地方,是养殖场还是农家小院要清清楚楚。养殖场的鸡蛋当然就不能贴上“土”的标签,更不能贴上各种概念鸡蛋的标签。(郭元鹏 投稿)
三者这种贴在鸡蛋身上的标签究竟该由谁贴?我想最起码不能让养殖户自己贴,不能让收购商自己贴,也不能让超市自己贴。这个标签要由监管部门印制,还要有序列号。抽检合格的产地鸡蛋才能贴上这样的标签。
当然,要想彻底解决小小鸡蛋上的乱象,还需要我们的有关部门尽早出台鸡蛋的各种质量标准,什么是“土”,什么是“绿”,什么是“环保”,都要有详细标准。我们已经实施了农产品产地溯源,这个“土”鸡蛋是不是也要能溯源呢?
“土鸡蛋”上何时也能裹上诚信的“壳”?我们拭目以待!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