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推出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把那些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个人和单位公之于众。这一制度建立后的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请看中国透视。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覆盖全国3300多家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的管理系统,已经录入1600多万个案件。 更受到外界关注的是在这个内部系统基础上建立的俗称为“老赖黑名单”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从10月24日起已经有3万多有执行能力又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被执行人列入这一黑名单。点击量高达100多万。高法执行局副局长张根大认为,这一制度已经初见成效,起到了威慑作用。
不过张根大也承认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地法院对名单的标准掌握的宽严有差异,他们计划在明年上半年进行一次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统一部署解决。另外,由于信用惩戒本质上还是一种软惩戒,除了扩大影响外,还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行政机关的配合。
目前高法已经和央行征信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将这个黑名单纳入央行制作的信用报告,再提供给金融机构。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双方协商的方式,会有更多的部门采用这些数据,使失信人得到真正的惩罚。
在这个法律规定中还有一个限制高消费的司法解释,由于涉及到商业机构的盈利问题,推动起来相当困难。不过高法计划进一步界定高消费的内容,并和民航以及高铁商讨,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联手加大信用惩戒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