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抚顺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抚顺市委、市政府在开展“信用抚顺”建设工作中,确立了“信用抚顺”的建设以3年初见成效、5年大见成效为目标,力求逐步把抚顺建设成为全省诚
为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抚顺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抚顺市委、市政府在开展“信用抚顺”建设工作中,确立了“信用抚顺”的建设以3年初见成效、5年大见成效为目标,力求逐步把抚顺建设成为全省诚信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抚顺市的信用工作稳步推进。
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形成
抚顺市确立了两个支撑、三个平台和三大体系的工作模式。即以弘扬信用文化和健全法规制度为支撑,构筑信用信息平台、服务推进平台和市、县(行业)联动平台,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形成抚顺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抚顺市提出的《抚顺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中明确了抚顺市社会信用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中强调,强化政府信用建设,塑造诚信政府形象,并且推进司法公平、公正、公开,强化司法信用环境建设。整合社会信用资源,提升资源使用效用,培育信用市场,发展信用中介。强化信用法规制度建设,促进信用建设健康发展。抚顺市还将建立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诚信宣传教育也在逐步推行,力求打造“信用抚顺”形象。
为了维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按照省里的要求,抚顺市开展了“在市重点工程建设领域推进信用报告”等工作,建立“信用抚顺”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评议考核制度。评议方案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工作计划安表”为基础,重点评议考核抚顺市70个政府工作部门及有关单位,包括重点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推进信用报告制度等五项内容。考核方案设定了“信用抚顺”考核分值占全市目标考核5分,按四类分级考核方法综合打分,年度实施一票否决,考核期一定五年。推出此方案,奠定了强化部门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抚顺市各项信用规章制度建设重要基础。
解决诚信企业反映的热点问题
抚顺市对省级7户诚信示范企业进行了落实政策调查,并多次协调解决诚信企业反映的热点问题。确立诚信示范企业定期监督管理制度。目前抚顺市有16户市级诚信企业全部建立了基础信用档案,并对这16户市级诚信示范企业进行了表彰。不仅如此,抚顺市、县两级信用数据平台建设工作顺利推进。2011年全年确定信用源单位29家,共计向省信用中心报送信用数据67112条。其中,基础信息65263条,占97.25%;其他荣誉信息494条,占0.75%;失信信息1355条,占2%。
记者从抚顺市发展和改革委了解到,2012年抚顺市信用工作重点为继续推进诚信示范企业工作,做好省诚信示范企业优惠政策的落实等项工作,开展新一年度诚信示范企业评选工作,并研究奖励政策和宣传办法。同时,做好“信用抚顺”工作目标考核和宣传工作。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各年度绩效考核评定工作,利用各种条件、动用各方力量开展好信用“抚顺宣传”工作。还将继续开展重点工程招投标领域使用信用报告工作。按省要求继续开展对省、市重点项目进行信用报告制度的宣传及跟踪监督工作。做好抚顺市的重点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推进信用报告工作。
政府信用建设工作是重点
推进政府信用建设工作也在2012年抚顺市信用工作的重点计划之中。抚顺市将做好责任监管范围的各类源于政府的兑现情况调查,积极研究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妥善协调和处理有关问题。做好督促各责任单位完成各部门、各区域推进“信用抚顺”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工作。
抚顺市着重扶持信用中介发展。对评估、咨询、策划和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开展信用服务情况调查,制定扶持信用中介机构参与信用中介服务的相关政策。推进信用信息融合及县区信用平台建设工作。开展县区信用平台项目前期调研工作,争取对已投入建设资金的市级信用平台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验收,整合非金融类信用信息和金融类信用信息,推进信用平台建设。
记者从抚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2010至2012年是抚顺市信用工作基础建设阶段。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跟进为辅,开展舆论先行、行业联动、社会响应等文明诚信宣传活动,营造社会诚信氛围;从整治政府自身失信行为与强化诚信为政做起,塑造诚信政府形象;完善全市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和人民银行信贷征信数据库建设,为信用资源的开发使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重要支持。加快司法环境建设,确保司法公正、公平。
未来之路:
2012至2015年是抚顺市信用工作的完善提升阶段。抚顺市将以市场牵动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加快信用市场培育和发展,建设完善的诚信法规制度和社会舆论监督体系,规范推进社会各项活动诚信化,实现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