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强化企业信用,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来源:网络 2012-03-09 13:58:30

近期,“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在工商部门的鼓励和媒体的号召之下,消费者的投诉意见和抱怨声开始一浪高过一浪。食品消费缺斤短两,杂牌商品冒充名牌以次充好,房产家装消费遭遇黑心商家&hell

  近期,“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在工商部门的鼓励和媒体的号召之下,消费者的投诉意见和抱怨声开始一浪高过一浪。食品消费缺斤短两,杂牌商品冒充名牌以次充好,房产家装消费遭遇黑心商家……产品质量和服务难以尽如人意,消费者的权益何时能够切实得到保障?
  去年的达芬奇“造假门”、味千拉面“骨汤门”等事件一波接着一波,随着一个又一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谎言被揭穿,大家不禁要问,消费者的知情权如何维护?与企业生存息息相关的信用为何如此不堪一击?我们该如何重构社会的信用体系?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外,给消费者造成伤害的还有企业诚信的缺失。有专家指出,国内企业信用下降是客观存在的,商家“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仍然普遍存在,市面上大量的假烟假酒就能说明问题。而国内尚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使一些不良商家有空子可钻,更是打假难、消费者维权难的原因之一。
  要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明白维权,不妨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例如加大对不诚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等等。同时,奖优罚劣,对信用度高的企业给予适度表彰,树立商业典范。信用体系的重构虽然任重道远,但有益的探索和改良措施必不可少。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卡不激活 "休眠"也会影响信用记录


内蒙古日报 2016-10-18 10:32:43

医学科研:诚信底线不容逾越


网络 2014-10-20 10:55:26

信用债市场或面临利率重估


网络 2014-03-10 16:03:26

贷款利率松绑或拉低信用债整体资质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3-07-30 21:56: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