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国际金融改革,重塑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来源:网络
2011-08-24 13:27:24
据朱光耀介绍,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在“道德”和“标准”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已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及当前主权债务危机中暴露无遗。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在G20伦敦金融峰会《加强金融
据朱光耀介绍,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在“道德”和“标准”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已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及当前主权债务危机中暴露无遗。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在G20伦敦金融峰会《加强金融系统》宣言中,明确提出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将信用评级机构涵盖其中。同时,美欧在技术层面也在加快信用监管改革步伐,比如,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欧盟也开始制定并实施新的《信用评级机构法规》。
“然而,由于涉及国家资本市场的重大话语权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发达国家的核心利益,因此国际评级体系改革进展缓慢,甚至步履艰难。”朱光耀告诉记者,主要障碍有三点:
首先,利益集团和意识形态上存在严重障碍。由主要发达国家垄断的信用评级机构以其国家利益为重、戴着传统意识形态的眼镜看世界;三大评级机构深知国际评级话语权的重要性,决不会轻易拱手让出信用评级权。
其次,信用评级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方,利益冲突在所难免。一方面,在当前“发行人付费”模式下,评级公司在利益驱使下很难超脱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很难保持公正;另一方面,信用评级是对被评对象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测,这不仅受制于评级机构的真诚度,而且也受制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这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造成评级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其三,改革在客观上也存在着技术瓶颈。信用评级是评级机构利用历史数据(或基础数据),基于某些假设,通过模型计算,最终对受评主体未来的偿债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信用等级。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必然涉及评级理论、技术、评级收费模式和监管模式等层面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监管上如何构建一个超主权监管机构,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多方博弈的过程。
“不管存在多大阻力、多少障碍,国际信用评级体系都必须改革。”朱光耀强调说,“在当前国际评级市场改革障碍重重的情势下,我国对评级体系的改革要先从国内入手,目标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信用评级体系,这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捍卫金融主权、保障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石。”
针对当前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基本被外资控制的现状,朱光耀建议,要尽快制定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自主评级机构发展的政策;要建立一个权威的信用评级监管机构,提升信用评级监管地位,对评级体系实施专业化管理;要通过“双评级制度”,支持自主评级机构掌控国内评级话语权;要鼓励和支持中国自主的评级机构“走出去”,争取国际评级市场话语权。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