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苏晖:自主品牌前景堪忧 出口也要重信誉

来源:腾讯汽车[微博] 2011-08-21 19:36:01

7月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严重萎缩,这些数据是否代表自主品牌正在面临一个严峻的危机,它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呢还是一个大的趋势? 苏晖:我认为还谈不上危机。为什么呢?因为最近我看了一些材料,也到全国搞一些调查,中国汽车市场的四个大事,三个大

    7月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严重萎缩,这些数据是否代表自主品牌正在面临一个严峻的危机,它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呢还是一个大的趋势?

    苏晖:我认为还谈不上危机。为什么呢?因为最近我看了一些材料,也到全国搞一些调查,中国汽车市场的四个大事,三个大事没变,一个大事变了,政策变了,退出出来了。另外三个都没变,一个徐主任多次讲的,刚性需求这个没变。第二个是市场潜力没变。不管是一线的,北京的市场潜力也并没变,只不过是我们不能再多了不能上牌,抑制了需求,市场需求没变。第三个是市场潜力没变,从各个城市、农村,向我们咨询的市场有很多是属于三四线城市或者地级市或者县级市,它的需求非常活跃,潜力非常大,这些基本性层面我认为没有变,只不过自主品牌今年出现增幅下滑我认为是必然的。

    为什么?第一,前两年政策的引导下发展那么快,那个是不正常的,现在我认为是正常的,市场实实在在对你接受程度。第二是政策退出对自主品牌影响非常大,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比如说北京现在正在实行双补,老旧汽车淘汰,很多消费者并不感兴趣。什么道理?老百姓更喜欢政策给他什么待遇,比如说汽车经销商现在优惠五千,经销商也感兴趣,但是消费者不是特别感兴趣。你要说政府给你补贴三千块钱,特别重要。北京这样成熟的汽车市场受影响不大,但是再往下去的城市受影响非常大。所以政策这么忽冷,前两年是爆热,忽然冷冻一下必然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现在过了七个月销售量超过一千万辆已经相当不简单了,我觉得。什么政策也没有,仅有一个节能补贴的政策,微乎其微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能销到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这是一个。

    再一个,自主品牌这几年我觉得应该说多快好名,当然不能讲省。一是多,第二:快;第三:好;第四:名牌。前两项都不缺,唯独追求快、追求多,必然到今天这样一个结果。我觉得这样调整以后,如果你要抓质量,抓品质上去,在好上、在名牌上下工夫,思路完全可以放下。如果还是一味在政策扶持下,就满足多销量,你比如夏治冰(微博) (微博) 这个很典型的,前两年销售量夏治冰立了功,但是如果没有国家六七项政策,你功立不了。我觉得自品牌影响特别大,在政策退出的情况下,确实对它的冲击非常大,尤其地级市和县级市、城镇这一方,影响非常大。我倒建议政府现在应该,如果出台支持自主品牌,恐怕社会舆论不行。你也签约了,这肯定不行。像北京这种老旧汽车淘汰这种补贴性的完全可以。这样就会给自主品牌很大压力。

    再一个,我觉得舆论,今年特殊,跟每年不一样,今年的舆论不利于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太厉害,自主品牌这个困难,那个形势,本来消费者都不知道,但是通过各种舆论一报道,消费者知道自主品牌出了问题,买车就非常慎重,这是一个。

    再有一个,还有一个大的宏观,我们分析一下,投资市场极其坏,中国人的投资没有,原来买房可以投资,现在投不了了,现在各种投资都解决不了。需求一定要爆发出来,买好车过渡。这是一个最简单,最易行,最让外界看不见的消费,它必然对自主品牌产生很大影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策,比如说北京,北京自主品牌要推出京城,甚至亚视发过来信息80%自主品牌亏损这也是事实,但是造成的根源不是需求问题也不是市场问题,更不是市场经济。刚才我说需求非常大,是因为北京治堵方案要求外地在京常住的704万人,你要想买车,可以,提供五年社保证明,提供五年的纳税证明。我认为这两个坎一限,对消费者来说,这比宪法都难,很难达到标准。头几个五年社保,因为过去社保经济意识不强,没交过社保,你非得让提供社保,提供不了。再一个五年纳税证明,你搞生意的可以提供出来,说我就在北京就业,在中关村就业,在腾讯网就业,哪有纳税证明?我觉得政府是想当然下这么一条命令,必然要使704人买自主品牌的人群必然就放弃。不是说你想市场经济,想什么,并不是,根本解决不了。你再优惠,优惠一辆车两万块钱也没人买,我觉得这个政府得考虑了,你这个政策不能这么着。比如说北京远郊区县都喊苦了,为什么?本来城里的居民常住人口可以买车到怀柔密云渡假,现在渡不了,车不让用,买不了。这个政策对城市里边可以限,但是对北京远郊区县,农村本身家里需要自主品牌经济型车来活跃社会,活跃经济,你再给限制了。

    我觉得很多政策,中国一刀切的必然结果就是今天这个结果。所以自主品牌我认为不存在危机问题,而是存在舆论、政策和各个方面对它都不利,它必然出现这种问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斩断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手”


新华网 2018-09-28 16:48:37

诚信到底值多少钱?


网络 2014-10-12 23:23:25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谁把我列入贷款信用不良记录黑名单?


燕赵都市报 2014-01-07 14:34:0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