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李晓亮:“记者黑名单”只会弄巧成拙

来源:网络 2011-06-15 15:42:42

昨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词是“记者黑名单”,新词贡献者是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背景是一个“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座谈会。在这个会上,毛群安表示为了遏制错误信息的传播,将对极个别有意误导

    昨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词是“记者黑名单”,新词贡献者是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背景是一个“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座谈会。在这个会上,毛群安表示为了遏制错误信息的传播,将对极个别有意误导人们的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

  而更大背景是,在京启动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毛群安的本意或是想借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在食品安全宣传周进行集中宣传。但其个人媒介素养,实在难以恭维。

  先不说所谓的“记者黑名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至少从舆论反应看,单是这个表态,已招致无尽非议。如果还要固执己见,恐怕只会弄巧成拙。

  虽然,我们理解卫生部门的良苦用心。而且,揆诸现实,因为信息不对称,或囿于专业知识,抑或仅是因为功利浮躁的媒体氛围,确实导致一些媒体盲目迎合公众的食品安全焦虑,没有花精力去核实那些极具噱头的信息,导致了“一些错误信息的传播”。比如多年前的“艾滋西瓜”谣言,以及近期“避孕药黄瓜”“避孕药鳝鱼”等。这确实一定程度

  加剧了民众的非理性恐惧,但若说这都是“有意误导人们”,则不免像诛心之论。

  我们宁愿相信,媒体初衷和卫生部门是一样的,都是出于自己的职业责任,为食品安全助力。只是术业有专攻,卫生部门作为食品领域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为各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格局,并联合质检工商等职能部门,致力食品质量的监管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而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某种程度上和职能部门“社会守夜人”角色有着一定交集。为社会守夜,为公益护航,就要在食品安全这类民生问题上,严防死守,不懈盯防。

  如果在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频现的食品安全语境中,媒体还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无动于衷,那么这种不知民生冷暖的媒体,则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媒体一旦介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专业隔膜不可避免,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假如因此导致信息失实,就要被卫生部门列入所谓的“黑名单”。那只能让人觉得这个“黑名单”的作用,不是单纯为了遏制错误信息,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封杀媒体监督,是“护犊心切”的表现。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欠钱人没有财产,就不起诉了?大错!


北京才良(杭州)律师事务所 2018-06-14 10:11:05

坐轨交逃票 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网络 2014-07-25 12:39:25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谁把我列入贷款信用不良记录黑名单?


燕赵都市报 2014-01-07 14:34:0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