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朱荣恩:应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立法 统一管理

来源:搜狐财经 2011-05-21 14:53:17

“2011陆家嘴论坛”于5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召开,海内外金融大腕、知名学者及政府官员,围绕金融领域热点话题,共同交流真知灼见。以下内容是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朱荣恩在本届陆家嘴论坛的主旨演讲:

  “2011陆家嘴论坛”于5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召开,海内外金融大腕、知名学者及政府官员,围绕金融领域热点话题,共同交流真知灼见。以下内容是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朱荣恩在本届陆家嘴论坛的主旨演讲:

  朱荣恩:

  中国评级业起步于80年代末,但真正迎来春天的也就是近五年,也就是以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带动了中国评级业的发展。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2007年证监会推进公司债,经过这5、6年的时间,中国评级业我认为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

  这个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就是人员规模,目前两个市场分别是“4+5”,这里面其实两家是同一个机构,就是7家评级机构在做资本债券市场做评级,人员已经达到1000多人。评级的品种已经从最初的企业债发展到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结合债,以及交易所的可分离债、可转化债,保监会的股权投资等等这些品种。

  从收入规模上面,我们这个行业非常小,以前几乎没有收入,但是由于债券市场发展,给我们一个收入大增的机会。据我估算,去年一年全行业大概在4、5亿。今年从我们公司角度来看,到了5月份债券市场的评级收入已经达到去年的全年水平,这是超出我预料的。所以这个行业也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中间得到了发展。所以昨天屠光绍讲直接融资四大机遇,专门讲到中介服务机构,我感触非常深。中国评级业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要看到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乃至于国际金融市场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这里面有几个方面,我想谈一下,也想引起大家的一些共鸣和探讨。

  第一个问题,我国评级机构的立法监管问题。环顾全球,各国各地区凡是债券市场有评级的这些机制的地方,都有专门的资信评级独立的法规,包括美国,日本、欧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次贷危机以后,这些地方的立法机关又在修订自己的评级机构。

  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信用评级管理的法规。我在想,中国债券市场走到今天,形成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形成证监会管公司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短融和中票,以及发改委管企业债,是一种历史的转轨期间的现象,目前这种现状具有一定的客观背景。但是我们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应该统一。

  我给大家说一下,现在做交易所市场5家,做银行间债券市场4家,其中有4家是合业的,其他都是做各自市场的业务。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如果一家企业同时既发公司债又发短融,就会出现不同等级。这种差异从目前阶段就会做一些倡导,比如说一个企业在公司债里面得到了高等级,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因为评级机构不能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就要找银行间债券市场得到认可的公司再进行一次评级。

  这两个不同,即便处于两个不同的机构,这是合理的,问题是在中国定价机构是以主体为定价的,就是会倒逼评级公司。因为公司债这一块,主体就变高了,原来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短融、中票的评级公司如果低的话,就会受影响。所以最近我们研究了这几年的级别四家迁移,幅度很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征信局专门找我们谈话,分析了这个问题,其中有一条我们就感觉到,这两个市场分头认证倒逼影响,所以呼吁政府加快这方面的进程

  第二方面,推进评级业的自律组织建设。我们知道国际评级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行业自律组织的行业,也就是三家公司,说得不好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市场经济就是需要不同的声音,不能坐在同一个板凳上。但是中国评级业是不是一定要走这条路呢?不行,我们应该抓紧时间,集中我们的行业智慧、行业力量,来加速我们评级业的发展。所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相继成立了专业委员会,这个专业委员会正在进行一些治理的规范,最近我们看了这些即将出台的规范,我想对于我们行业来说都是很好的基础。

  第三个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如何改进我们的评级,提高我们评级的公信力,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认为现在目前一种评级状态,是不是可以再进一步的改进,我们能不能把债券发行时候的评级主体和债项同一时候评,变为分开评,叫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在国际上面,这是分开的,首先发债企业要取得一个主体评级等级,然后企业根据自己的融资规模、要求、时间,再去确定债券发行规模。

  我们看了一下,美国的标普的收入结构中间,去年主体评级叫固定收费这一块,是120亿。债项类收入是60亿,台湾地区我看了一下,每年评180家主体,真正能够发债的也就是90家到100家。印度每年要评将近9000家的企业主体,发债也就在这里面。所以这可能是今后中国评级业走的道路。这有什么作用呢?一个就是刚才讲的主体是企业基本的信用等级,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就是要让市场的各个主体有自己的信用市场,所以信用主体评级起到这样一个有利作用。

  第二我们发行债券的时候把主体捆绑在一起会使压力加大。现在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定价、报价都是按照主体来的,所以我们有两个报告,一个是主体报告,一个债项报告,现在基本上债项报告不看了,都是看主体。所以这个导向上面我认为还要调整。最后主体评级,评级后面的功能可以再进一步发挥,不仅仅是债券,刚才张总讲的投资组合上面,在国外投资组合非常需要评级,由交易对手评级。所以有这些主体,这里面主体不仅仅是工商企业,还包括金融、银行、保险、债券这些信用机构,就可以缓释我们在债券市场的评级压力,进一步体现我们的评级公信力。

  除此之外,我们自身还要加强完善建设,包括评级方法和流程的披露,包括数据库的建设,这方面应该我们要去积极努力。这里还是跟大家说一下,评级不是对过去的证实,而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我们不应该有同质化的要求,每家公司的评级最后是由市场来认可,美国三大公司,评级方法、评级定义、评级符号、评级市场检验都不一样,我们现在中国评级符号统一的,但是方法是各自为政的。

  所以在这方面,要注意这种流程的披露、方法的披露,这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数据库建设,国际评级公司走到今天,我认为主要取决于历史,历史产生了经验,历史产生了数据,我们中国的评级业真正起步是5年,我们的从业人员的经验历史不长,我们的数据更少,所以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努力。

  最后我想评级业应该市场化运作,市场运作我认为就是微观盈利,通过中观、宏观研究,然后通过成果发布来扩大社会影响力,最后得到社会的检验来提高公信力。这就是国际评级业走过的道路。我想这也是我们中国评级业应该走的道路。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诚信到底值多少钱?


网络 2014-10-12 23:23:25

地方债,信用评级“准”吗?


网络 2014-06-30 15:06:37

个人信用信息未有效保护 谁之过?


河北新闻网 2014-03-10 12:5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