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询问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不要偏激,务必给出正面回答,相信学校可以很好解决……”,“遇到酷似领导的人来问路,一定要注意礼貌……&rdquo
大学出台如此“临时校规”,令人五味杂陈、倍感沉重。也许,有人以为临时校规不过是应对上级检查的短期举措,即便有点粉饰、作秀的成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后果与危害。但事实上远非如此。
高等学府培养的学子不应只有渊博的知识,更应有健全与良好的人格、情操。因此,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是任何学校教育都必须坚持的原则与恪守的底线,理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现于学校规章制度的价值取向。但“临时校规”与这些原则底线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面对检查,提前制定统一口径的标准答案,无异于引导、鼓励学生扭曲事实真相。试想,如果学校食品安全真的出了问题,学生按照校规要求,必须“不偏激”地回答,只能表态相信学校会做好,学生最终是该说真话还是讲假话?如果遇到了貌似领导的人问话,便要察言观色、小心应对,这种以貌取人的做法到底属于真诚还是虚伪?
为了迎接突击检查通过验收,可以对事实与真相进行包装、修饰,同样的,为了名,为了利,按照这个“临时校规”的逻辑也一样可以文过饰非、瞒天过海。倘若大学教育在“临时校规”里传递这样的观念与思想,培育出会“变通”“灵活”的大学生,这是学校之福、社会之福吗?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