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铺就创业路
来源:天津日报
2011-04-19 09:37:35
王玉秀正在检验地毯
王玉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干练,认识她的人都说,从她身上能明显感觉到女强人的那种敢闯敢干、处处争先的勇气与执着。也正是凭着这股韧劲,王玉秀把一个在老家经营十几年的小地毯厂搬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外乡,并发
王玉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干练,认识她的人都说,从她身上能明显感觉到女强人的那种敢闯敢干、处处争先的勇气与执着。也正是凭着这股韧劲,王玉秀把一个在老家经营十几年的小地毯厂搬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外乡,并发展成了拥有员工240人,加工点十几个,行业内远近闻名的天津腾达基业地毯有限公司。
信守承诺 企业步入正轨
今年56岁的王玉秀是崔黄口镇后巷村人,年轻时她就跟随父辈经营地毯加工。后来,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企业亟需扩大生产,但当时受各种条件限制,他们只能保持原状经营。一边是源源不断的大额订单业务,一边是窄小的厂房和有限的工人,这下可让王玉秀的父亲犯了难。
为了帮父亲解决发展难题,王玉秀四处打听周边乡镇哪里具备建地毯厂的条件。当得知大良镇双树村原有个地毯加工厂,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时,她立刻联系熟人前往考察。通过考察,王玉秀发现这里简直就是特意为自己准备的一样,不仅有现成的厂房,还有熟练的工人。回去后,王玉秀和父亲汇报了考察结果,并通过与合伙人进一步商量后,他们决定立刻搬家。就这样,一个在后巷村经营了十多年的小地毯厂迁到了大良镇双树村,腾达基业地毯有限公司也就在那时有了发展的雏形。
工厂顺利迁了过来,有标准的厂房、有熟练的工人,本以为开工只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但让王玉秀没想到的是竟然出现了“招工难”。原来,当地虽然有熟练的工人,但是由于原有地毯厂倒闭,拖欠着工人的工资至今没有清偿,所以很多熟练工看到招工信息都不敢来应聘。这下一个新的难题又摆在了王玉秀面前,回家招工路途太远不现实,那就只好想尽办法从本地招了。看着已经就绪的机器设备和签约的订单,人地两生的王玉秀只得找到介绍来此建厂的李大哥,二人一同去挨家挨户说服那些熟练工人,并承诺一定按时发工资。一趟不行她就去两趟、三趟,终于有人被感动了,同意到厂里来上班。开工的第一个月刚到月底,王玉秀就主动给工人开了工资,而且此后连续数月她都是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工人们看着王玉秀如此信守承诺、热情待人,工作就更加积极,还纷纷主动去说服其他工人来上班。随着工人的增多,工厂终于步入正轨。
质量第一 产品赢得客户
随着工人的增多,企业的业务量和规模也在逐步扩大,面对这种大好局面,王玉秀始终没有忘记经营企业最根本的就是质量和信誉。王玉秀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她认为越是出口产品就越要严格,因为这已经不仅事关企业的存亡,更彰显着国家的形象。为此,她始终坚持把好质量关。
建厂十几年,王玉秀几乎没有过休息日,每天上班比工人早到岗位,坚持把各个工序都走一遍,查看各种情况,有问题现场解决,确保不影响当天生产。晚上等工人走了还要把各个工序再检查一遍,确保不留隐患。不仅如此,王玉秀在产品加工质量方面要求严格更是出了名的,很多山东、香河的加工点都因受不了她的从严要求而中途拒绝与她合作。有很多同行都劝她说:“你把加工点都给得罪跑了,谁来跟你干活呀!”但她依然认真坚持着“质量第一”的根本。对待自己的企业,王玉秀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加工量上从不克扣,做到纱线不差分毫儿,尺寸不抹一点儿。仅仅严格要求加工过程这还远远不够,对于重点的工序,她更是紧盯不放,比如最后验毯,不管有多少块毯出厂,每块毯她必须亲自过目,不合格产品决不出厂。正是因为王玉秀这样的“较真儿”,才使一个年产地毯50万尺的企业竟然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尺废品,也从来没有过一个客户投诉,她的很多产品在众多客户那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免检产品。
真诚待人 致富不忘乡亲
也许是经历了创业初期招工难的不容易,也许是她出身普通农民家庭而对农民的那份特殊感情,多年来,王玉秀始终不忘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初衷。她说:“只有这样我才能活得踏实,睡得香甜”。
创业十几年,王玉秀先后发展了十几个加工点,不仅把活儿发到周边大良、东营、屯底庄等村庄,还发到山东、宝坻、香河等地。有的加工点甚至是她一手扶持起来的。比如大良镇东营村的刘金朋,2008年秋天,他的加工点由于经营问题,面临倒闭。他找到王玉秀想联系点加工活儿。为了把他扶持起来,王玉秀把容易加工且价钱稍高一些的活儿给了他。活儿还没干完,可是到月底又该给工人发工资了,刘金朋又找到了她。王玉秀理解拖欠工人工资会给加工点和工人造成很坏的影响,也了解刘金朋的为人,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他们预付了一万余元的加工费。
王玉秀在积极帮助扶持加工点发展的同时,也不忘曾经在建厂之初帮助过她的工人。原来在厂里修针的李元祥师傅,由于企业的发展和职责的变更,厂里已经不再需要他了。王玉秀原想给他找点别的工作干,可他既没有技术,家里条件也不太富裕。为此,王玉秀多次和李元祥沟通,最终决定扶持他建一个加工点,并先期给了他2000尺活儿,还派师傅上门指导。第一批活儿虽然慢了一些,但是质量非常过硬。接下来,王玉秀放心大胆地给他安排工作,并多次在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两年时间,李元祥的加工点已经发展到十几个人,年收益已达到五、六万元。现在李师傅看到王玉秀常说:“要不是您好心眼儿帮助我们,我们家哪有今天啊。”
有人说王玉秀是走在创业前沿的女强人,因为她用严格与信誉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也有人说王玉秀是心怀爱心的女经理,因为她用善良与真诚赢得了员工的赞誉。可王玉秀总说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赶上了发展的好时代,因此,她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帮助乡亲。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