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兰州市的武先生终于交上了经济适用房的首付款,但他心中的滋味却是五味杂陈。 最近,甘肃省兰州市公布了2011年经济适用房选房人员入围名单,一部分在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群,作为“公薪族”而成为关
2月26日,兰州市的武先生终于交上了经济适用房的首付款,但他心中的滋味却是五味杂陈。
最近,甘肃省兰州市公布了2011年经济适用房选房人员入围名单,一部分在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群,作为“公薪族”而成为关注的焦点。
1月初,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对兰州市十处经适房共1069户选房入围人员名单进行公示。一个多月来,夹杂着“公务员抢占经适房”等各类指责,入围人员名单中有近百位人员被特别关注而进入“黑名单”,这批人群都工作在当地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但是一些被曝光的“公薪”人员却甚感委屈:“只要符合条件,为何不能申购?”
“公薪族”被列入“黑名单”
武先生在一家省级事业单位工作,自从他的名字被列入“黑名单”后,他的生活就不再平静。春节前后,街道办和单位纪委反复核查他的家庭收入情况。2月26日,在审核过关后,他终于交纳了10万元的经适房首批房款。能用每平方米3200多元的预购价买下市区80多平方米的房子,他应该是幸运的。但是面对记者,武先生却有着诸多委屈。
“我2008年提交申请,2009年拿到了经适房准购证,拖到2010年终于有了消息,2011年开始预购分房,估计到2013年初才能入住,苦盼3年多,结果还被列入‘黑名单’,真是无处说理……”
工作十多年,就因为没有住房,30多岁至今未婚,这原本就是武先生的一大心病。2007年时,他当时的收入不到2000元,而兰州市区的商品房房价要3000多元。买不起,他开始申请经适房。而现在兰州市区的房价已过万元,他更加买不起。结果好不容易盼来的经适房,还险些因为“黑名单”而“流产”。
他的遭遇并非个别情形。1月12日,兰州市经适房选房入围人员名单公示后的第5天。一份“黑名单”出现在天涯社区、飞天论坛后,在网络上快速流传开来。有90多位在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频遭网友言辞激烈的质疑。
记者注意到,出现在这份名单中的人员,其工作单位都颇令人羡慕,不仅包括人事厅、组织部、公安厅等诸多强势部门,也包括市政公司、公路段、药检所和医院、高校等一些被社会普遍看好的事业单位。
申请人都受到严格审核
兰州市住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在1月7日兰州市经适房选房入围人员名单公示当天,就接到了群众举报,并对入围者的资格进行了重新审核,经核查不符合条件的取消了选房资格,“但可以肯定,被曝光的多数公职人员都是符合申购条件的。”
按照兰州市2008年9月公布的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家庭成员至少有一人具有本市常住城镇户口(不包括学生户口);(二)申请家庭属无房户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上年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5%以下的住房困难户;(三)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审核时并不考虑申请人在哪里工作,而是看实际的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工作人员解释说,一般三口之家年收入达到3万元、家庭人均住房超过16平方米的,都不能享受经适房。
“公务员中也有低收入家庭,不能因为是公务员就否定申请人的购房资格。”工作人员举例说:工作在兰州市审计局的任先生,虽然每月收入有2000多元,但是妻子没有工作,一家3口住在单位的公房里,符合购房条件。
据分析,之所以出现“黑名单”,原因在于经适房供应量少而需求者多,能入围者难免要遭到舆论挑剔的“审查”。
关键要加大经济适用房供应
针对部分低收入公务员或“公薪族”因购买经适房而受网络舆论指责的问题,兰州商学院教授雷兴长认为,表面上是舆论对公务人员的身份过于敏感,实则缘于经适房的供应短缺。
据了解,去年以来兰州市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幅度一直排在全国前列,均价超过了西北地区其它省会城市,目前市区内已难觅90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今年以来部分楼盘的价格已到1.2万元/平方米以上。而同期的经适房建设却相对缓慢。据了解,2011年计划投入建设的3000套经适房,估计要到两年后才能上市。
“在高房价的重压下,经适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承载了市民更多期待。”雷兴长认为,应该加大经适房的建设力度,把更多住房困难居民纳入经适房的保障范围内。
雷兴长的设想是:“让商品房满足人们高端消费需要,工薪族和所有中等收入家庭都可以买得起经适房,政府保障低收入的困难群体也都能住上廉租房。”
扩大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也引起了兰州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日前召开的兰州市政协会议上,才让加、戴学新、王祖铭等多位市政协委员,就曾联名呼吁政府放低“准购”门槛,扩大保障范围,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他们提议:考虑到工资水平的上涨,收入门槛应该定在家庭年收入4万元。
甘肃省政协委员施纪光也针对兰州市的住房问题发出呼吁:应建立一个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组成的多层次、结构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使保障性住房供应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