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鲁宁:铲除不诚信 阿里巴巴须学会抵制诱惑

来源:新民网 2011-02-24 16:51:24

昨日,阿里巴巴宣布,旗下B2B公司总裁卫哲和首席运营官李旭辉,因公司不诚信行为引咎辞职,原B2B公司主管人事的副总裁邓康明引咎辞去所兼阿里巴巴集团公关总监职务。   舆论把阿里巴巴此举视为马云挥泪斩“马谡”,也

  昨日,阿里巴巴宣布,旗下B2B公司总裁卫哲和首席运营官李旭辉,因公司不诚信行为引咎辞职,原B2B公司主管人事的副总裁邓康明引咎辞去所兼阿里巴巴集团公关总监职务。

  舆论把阿里巴巴此举视为马云挥泪斩“马谡”,也有舆论揣测马云借机“释兵权”。众说纷纭中,遭遇除名、去职、辞职的公司高管、中层及营销员工,据说已有百人之多,阿里巴巴集团发生人事地震已确凿无疑。

  国内网络电子交易平台陷阱遍布、欺诈缠身,行业“教父”之一的马云被迫带头在此行业内领衔刮骨疗毒。

  阿里巴巴遭遇诚信滑铁卢,事起今年1月25日,那一天,国内电子商务史上首宗跨国反欺诈案在安徽合肥宣判,此案被告王某在阿里巴巴B2B交易平台虚假注册贸易公司,以低价吸引国外买家,4名塞浦路斯和叙利亚买家在汇款后迟迟收不到货,遂向中国警方报案……

  尽管这事被网络热播,尽管隐藏于阿里里巴巴交易平台的欺诈陷阱以4位数计,遭广大网民谴责也非一回两回,但阿里巴巴及马云本人,开始仍试图低调处置,毕竟这事对早被“神化”的阿里巴巴及马云本人极具杀伤力。只是,“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随“3.15”临近而网络交易欺诈依然猖獗无忌,阿里巴巴作为行业领头羊很难逃脱被祭刀的命运,赶在“3.15”前高调自我“整肃”成为马云的不二选择。马云的内心肯定是纠结痛苦的,但马云必须站出来拿自身的企业家形象为阿里巴巴包括整个行业的不诚信买单。

  94年中国“触网”,4年后电子商务在国内起步。2000年至02年,国内电子商务进入严冬,03年至05年进入转身加翻身周期,07年至08年步入高速发展通道,09年至10年转型升级。然而,交易形态和方式转型升级了,阿里巴巴内部管控手段和方式却未能同步升级,国内的欺诈投诉忽略不计,光从09年开始贯穿10年全年,阿里巴巴国际交易事涉欺诈投诉案例呈直线上升。马云等集团领导不会没有意识到问题之严重,但措施显然不够果敢,未能把问题扑灭于萌芽状态。

  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说出来吓人。现有产业规模4.6万亿元,直接从业人超过60万,在线客户超1亿户,交易量以每年30%的增幅“膨胀”。现有蛋糕中,仅B2B交易方式就已形成3.7万亿元的盘面,其中阿里巴巴所占份额接近六成。然而,这样一个正在颠覆传统商业营销模式和经营业态,并直接带动现代快递物流业强势发展、拉动新颖金融服务业态生长和电子货币常态化使用的朝阳产业,却没有相关行规予以明确约束,更缺乏刚性法制予以规范。至于行政监管,传统监管手段用不上,新监管手段长期缺席,零星有一些,却不知如何用。行规不彰、监管失序、法制滞后所导致的失信,系国内各行业共同面临的通病。老行业疾患已深也就罢了,如电子商务这般仍处于少年期的新行业也疾患缠身,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铲除疾患非阿里巴巴一家所能为。换言之,大环境不变,纵然如阿里巴巴这样的行业领头羊也能难独善其身。可在商战中越战越勇的阿里巴巴,却翻船于“不诚信”的阴沟也很难为人同情。企业扩张太快,公司服务形态不断摊烧饼,服务链条不断加长,内部控制的扇面和管理链条却未能也不可能做到同步加大加长。阿里巴巴何尝不是“倒在”企业做大还是做强争议面前的又一个行业巨人。企业做不大何言做强,企业做大到一定程度务必摒弃诱惑致力于做强,然而再继续做大。很可惜,如此充盈哲理的治企之道,很少能被国内企业家所接受。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斩断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手”


新华网 2018-09-28 16:48:37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谁把我列入贷款信用不良记录黑名单?


燕赵都市报 2014-01-07 14:34:0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