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家乐福对价签门危机置若罔闻 戏法儿继续上演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02-24 08:52:01

都是费用惹的祸?  面对供应商,似乎一切“祸端”都要从在业内已经众所周知的入场费开始。而近日来供应商与家乐福的各种战争之间,供应商一直处于相对高调的姿态。在与康师傅的谈判中,康师傅方面几次主动向媒体发布公函,

  都是费用惹的祸?

   面对供应商,似乎一切“祸端”都要从在业内已经众所周知的入场费开始。而近日来供应商与家乐福的各种战争之间,供应商一直处于相对高调的姿态。在与康师傅的谈判中,康师傅方面几次主动向媒体发布公函,强调双方争议起因于“零售端屡次违反诚信原则,不合理强势要求提高销售返还幅度,再加上受限于成本压力,所以无法以原条件继续供应袋面产品,供应商遂暂停采购康师傅产品,并消极对应康师傅提出的协商邀请”。中粮集团的态度也比家乐福相对高调,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负责粮油销售的副经理孙晨亮也曾对媒体表示“家乐福一些门店的人真是要钱不要命”。不过两次事件之后,两家供应商也马上打出了非常抢眼的广告,康师傅在与家乐福“打响战争”后,其新品种面的广告也铺满了大街小巷,最近在地铁车站等地,“福临门”食用油的广告也是随处可见。

  两次焦点事件中,家乐福方面的态度一直低调。在康师傅事件中,家乐福对媒体一直保持“家乐福不希望与供应商进行口舌之争,双方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展开建设性的谈判,为尽快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而共同努力”的统一口径。面对中粮事件,家乐福也只是表示“中粮对媒体发言的人士并非中粮集团的新闻发言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中粮集团和家乐福的关系一直很友好”。

  家乐福的入场费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在入驻之后,用其独特的供销模式体现出的优势,在当时迅速让还处于以百货业态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国内零售业眼前一亮。可以说家乐福为中国零售业的改变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但零售商也几乎达成共识,认为正是家乐福的进驻也让中国零售业出现了“入场费”的体制。尽管相关部门明确禁止了入场费项目,但巧换名目的堆头费等依然让供应商苦不堪言。

  不过费用问题似乎也让零供矛盾慢慢呈现出了无法缓和的尖锐,之前被压迫的大部分供应商因品牌小,力量无法与大卖场抗衡,所以更多的选择忍气吞声。但目前两个大品牌的供应商公开与家乐福抗衡,终于让零供之间的矛盾再一次成为了焦点。

  最新消息称,九三油脂与哈尔滨家乐福也曝出矛盾激化。

  经营细节屡遭诟病

  费用是被大众所诟病的主要问题,近段时间,人们又将矛头指向了家乐福的经营方面。

  据一档电视节目曝光,天津的消费者发现该地区家乐福超市的促销商品,结账时却按原价收费。这一行为被一些消费者称为“打让利的名头愚弄消费者”。该报道还称,这位消费者发现家乐福的这种做法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如果偶尔为之,消费者或许还会认为是商家粗心所致,但多次这样,就有些耐人寻味。

  据了解,不仅在天津出现,北京、上海、昆明等多个地区似乎也同样出现过这种问题,不同地区的家乐福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回答“不久前该商品做了促销活动,活动结束后没能及时更换货架上的标价”;也有的表示“可能是价格维护系统出现了问题”。随后政府部门介入,不过西城工商分局消保科对马连道家乐福超市进行检查后表示,并未在该超市发现被曝光的现象。

  另一方面,家乐福被爆出“卖场职工12年未能涨工资”的新闻,又引起了广泛的思考。该报道称,“家乐福上海地区超市6000名员工12年未能加薪,并且一直拖延和员工之间签订集体合同”。对这一问题,家乐福(中国)也一直未给出正面的回应。不过这一现象并非只有家乐福一家发生。公开资料显示,完善工资协商制度,劳动部门主动介入,工会积极作为,改变“企业不愿谈,职工不敢谈,代表不会谈”的尴尬劳资语境似乎也是整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又曝出一则信息,位于东莞南城区的家乐福卖场,因将垃圾堆积在小区底下停车场出口附近,业主屡次协商未果之下,联合将20余辆小车开到卖场门口,堵门逾4小时……

  消费者还买不买账

  近段时间频出的各种问题让家乐福有些透不过气来。在中国经营发展了15年一直保持零售巨头的地位的家乐福,到底怎么了?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信息显示,2009年来自我国台湾的大润发以404亿元的销售额超越家乐福的366亿元,同期各媒体报道都充斥着“家乐福走下神坛”的声音,不过家乐福在中国零售业的主力地位仍然很难替代。很多供应商表示自己在家乐福就是“赔钱卖”,非常不满,但是家乐福庞大的客流为品牌带来的宣传效应,让这些供货商不得不选择“忍气吞声”。

  对于国内的超市来说,价格永远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因素。目前家乐福在春节前夕的促销活动规模实属不小,白酒节、葡萄酒节作为今年的主打促销活动,再加上3天一更换的各种促销,吸引着大批消费者光顾。记者查看大众点评网,“里面的特价商品的确挺便宜”、“东西确实实惠便宜,经常遇到1元商品”、“价格比较实惠”经常会出现在消费者对家乐福的评价中。

  或许之后家乐福仍会被曝出更多问题,但只要价格便宜,或许消费者依旧还是会买账,而家乐福的问题,也只有自己才能解决。

  热点评析:傲慢的家乐福还能走多远?

  人民网25日报道 最近,家乐福成了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前有与康师傅的断供风波,后有标签游戏,如今又爆出12年未涨工资。享誉国际的零售大鳄正用自己傲慢的态度鄙视着生产商、消费者以及赖之生存的中国家乐福员工。

  15年前,深谙中国市场的家乐福利用当时国内并不完善的市场贸易准则抢滩中国,在市场经济方兴未艾,国内零售还是小百货市场天下的年代,家乐福的供销模式很快就占据了优势。因其相对低廉的价格,齐全的供货,刚入主中国不久就把其他百货商场远远地甩在后面。随着规模的扩大,知名度的增加,傲慢的家乐福却逐渐远离了消费者、供货商,甚至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一再地压缩成本,提高入场费。粗放的供销模式和体制也逐渐暴露出弊端。

  笔者清楚地记得,近两年来家乐福的“质量门”时有发生。而“店长负责制”却是其主要隐患。在家乐福内部系统里作为考核店长的标准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销售量,第二是毛利率。一些店长为了达到标准不惜私下操作,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违规促销飞鹤奶粉,还有欺骗消费者的标签游戏,以及各分支机构增设名目繁多的进场费、宣传费。这种分权的管理模式虽然能调动各个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但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而其单一的考核模式也为各个分支机构滋生了腐败土壤。

  “尖锐”的零供关系矛盾,“质量门”频发,价格欺诈时有发生,12年如一的员工工资。为何一个漠视社会责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能够在中国生存发展?为何傲慢的家乐福在舆论媒体长达数年的批评中还能如此淡定?看看川流不息的去家乐福消费人群你就会有了答案。家乐福抓住了消费者心理——降价促销,一招“偷龙转风”用得是恰到好处,零售供销利润额表面缩小了,而与之带来的却是利润转移,进场费、铺货费等各种费用与日俱增。而随着近年来农产品等价格上扬,处于上游生产厂家成本价也一路攀升,面对居高不下的进场费、铺货费,供货商难以维持。无怪乎食品巨头康师傅、中粮等纷纷站出来反对。而家乐福却和供货商们打起了太极拳,谈判只是形式,实质效果却毫无进展。一副“我有消费者我怕谁”强势态度,让其他小型供应商更是敢怒不敢言。

  有业内人士指出,受卖场提高收费的影响,一些食品厂家为保持利润空间,可能会在原料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一些小型的食品企业,干脆用部分糖精代替白砂糖,或减少果汁含量,增加廉价的食品添加剂来冒充食品口感,于是带来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隐患。即使面对种种指责,家乐福却没有丝毫退让,继续打着“便宜价格”幌子无视消费者知情权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商界有一句话,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暂时的成功。伴随着以沃尔玛等为代表的零售巨头加速进军中国市场,国内零售企业的日益崛起,家乐福必将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付出惨重代价。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标普上调俄罗斯评级意味经济状况稳定


中俄资讯网 2018-02-26 11:23:28

标普调降美国八家大银行信用评级


新浪财经 2015-12-03 11:07:25

韩国社交网络评估个人信用模式


网络 2015-05-16 22:15:5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