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于2011年2月15日-17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上图为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 毛振华:因为我的同事杨瑞龙没有来,所以带给我这个讲演机会。我讲的
毛振华:因为我的同事杨瑞龙没有来,所以带给我这个讲演机会。我讲的题目是新十年扩大内需与持续通胀,题目大家看了可能就知道我的观点,中国经济现在要依靠内需得到快速发展的道路,为什么走这条道路,支持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因素衰竭甚至逆转,关于中国经济成长过去那么多年非凡的成就。的确是世界奇迹,造成这个奇迹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的分析。因为这个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但是我想就我的观点而言最主要四个方面,一个是改革的红利,改革把原来的僵化体制变成逐步市场化的体制,激发了整个中国人民从事经济工作的热情。人口红利,中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最重要的全球化,有人说中国和美国是最大受益者,现在看起来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受益者。另外就是这一轮的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次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革命,中国是成功的赶上,这是讲世界是平的,所以中国在互联网和和通讯相结合的时代中国经济成长的非常快。大家现在看我在参加工作,我在统计局工作时看中国第一大行业冶金行业、机械行业,现在我们看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所以这一轮大概18年的时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大家很少提到,我拿出来说一说。但是更重要的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加剧了这个进程,使得我们原来的调整的进程依赖改革的红利,再依靠改革大家不知道哪里是方向,有人说是政治体制改革,有人是公益社会的建设,不管怎么说都很难,所以中国这样一轮改革不是那么简单,要么付出更大的代价,人口红利的事情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中国最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全球化的问题,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需求的下降,使得国际贸易的总量下降。2009年在中国出口的减少的情况下,全球的贸易额是个负增长,中国是基本平衡的全球是负增长,所以中国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是提升的,也反映了今后的难度,现在甚至有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是逆全球化的增长,像过去那样互联网和通讯的结合那么广泛,像电脑、手机这样的产品很难再出现,这个领域技术突破已经不像过去有革命性的产品出来。一个产品能够带来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就能够创造需求,但是这样的机会下一轮在哪里还不知道,有人说新能源新材料我看都不是,因为那个话题太老了。
那么中国经济是不是没有这些因素中国经济就告别高速度了?昨天讨论提出了中国低速度与高通胀,其实我的看法中国还是高速度,因为中国经济失去了过去增长的基础,但是我们还是很幸运,我们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我们国内使用不够,也就是说国内需求给我们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机会。中国需求有哪几方面,首先是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水平离国际上平均水平还有30个百分点。第二个是服务业的提升,中国的服务业的比重,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是最低的,除了主要大城市以外,整个全中国平均服务业的水平还是很低,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多元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服务业也是产生中产阶级的一个核心领域,只有中产阶级的发展才能带来国内需求的上升。另外,我们看中国的消费率中国人的习惯,储蓄率很高消费率很低,我们消费率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是个黄线,这个黄线下中国最终消费率低于50%,全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印度也在65%以上,在人们的总收入里面只有中国一半以上没有用于消费用于储蓄了,其他国家大部分都是用于消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机会。
那么中国经济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是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一个集体分析,我们做了一个模型,做中国经济的预测未来五年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做了一个分析,这个分析数字还是非常高的。我们估计在中国还有20年比较高的增长第一个时期,因为要把国内需求完全挖掘出来有一个过程。所以GDP增速2022年还应该在 8%左右,到了20年左右还应该在7.3%。所以中国经济不是由高速度变成低速度了,而是逐步的调整变成次高速。邓小平提出每年7.2翻两番。由于中国消费有这么大的空间,伴随着中国内需潜力的充分挖掘过程,中国会成为一个常态的中等发达国家。挖掘国内消费的过程,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走向是向国内的方向发展,我们就会逐步的提高劳动成本,降低国际上的竞争力,最后成为以国内为主的国家,就是以国内需求为主的国家。我们讲低收入、中收入、高收入是世界银行的数字,大概一万美元以上,我看用不了十年,我看七八年左右就可以。
那么中国经济是不是就是一帆风顺,自然而然就能走到这样的状态?不是。因为我们知道国内需求经济学讲的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那个需求不是你的欲望和愿望,是要有收入和支付能力,那么怎么样让人民有支付能力、消费能力,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就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日本在经济增长最高速的时期推出了一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大概7年左右翻一番,中国没有明确这样讲,但是中国新的五年规划已经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我的预计是五年我们居民的收入要翻一番。所以这是我们居民消费提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直接的在收入分配里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使得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能够得到实现,同时我们也看到劳动力工资上涨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需求,而是因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制的供给应该已经结束了,当然也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剩余完全没有解决情况下的刘易斯拐点,这也是一种分析方法,总的来说劳动力需求供给已经发生变化了,不是说有那么大的供给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
同时,与此相适应的大家看得到我们工资体系发生了变化。
跟着相伴随的是什么,我认为与扩大内需转型相伴随的就是持续的通货膨胀,我对通胀的看法是持续通胀,大体会伴随我们整个超高速向次高速转型的全过程,一般来讲通胀成因是什么?价格的上涨是因为供求关系的变化,需求大于供给,这是从产品上讲的。还有一块是价格体系本身的调整,一个扭曲的计划管制定价,不合理的定价调整,所谓的存量法则。
在整个物价上涨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经济的反弹对投资需求的上升,还有价格翘尾因素等等原因都会带来通货膨胀。金融危机那段时间几个还是往下走的,因为东西卖不掉,但是很快就回到比较高的点。最后我要拿出我的看法,也是我前面的铺垫带来的结论,叫做通胀不可逆也不可怕。
首先通胀不可逆的。因为服务产品和服务本身的价格在上升具有正面的意义,因为只有提升这部分产品的价格,只有提升劳动力的价格,才有可能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才有可能让人们享受中国发展的成果。提升工资就意味着涨价。
第二个是输入性通货膨胀也是不可控的。中国经济发展改革了过去世界上很多大宗商品,特别是矿产品过去供求关系的格局,所以引发了世界性的大宗产品矿产品的上涨,这是国际上价格上涨对我们来说我们是控制不住的。我们曾经讨论过买卖双方定价权的博弈,我们是买家为什么我们不能确定价格,为什么价格一定要为卖家确定。你要看他买的是什么,他是地底下挖出来的,所以这个价格被控制你是不可控的。还有补差性调整,我们过去在高成长低通胀上运行,很大的价格体系没有理顺,一旦遇到国际情况价格体系本身就会调整。另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总体来看是为了提升居民消费,但是也有可能在一些领域引发价格的上涨,因为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会进一步区分哪些是由公共政府担任的,哪些是由私人承担的,而放开私人服务的领域也会引发价格的上涨。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认识到了通胀是不可逆的。那我说那叫大势。所以我们只要走了这条道路就要认识到通胀会伴随而来。所以,我在跟我们同事讲这句话的时候我说这叫大势不可逆。那么对于我们企业界有什么办法?一句话:顺势而为。在这个势下你只能顺,当然我认为政府也职能顺势而为。另外还有一句话:有所作为。顺势而为要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自己的发展,得到自己的机会,那叫做有所作为。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