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已为7.77亿多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王晓明说,“目前,查询个人信用档案是商业银行贷前审查的必经环节。守信者可以享受到贷款利率优惠、授信额度增加等实实在在的好处,
截至2010年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已为7.77亿多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王晓明说,“目前,查询个人信用档案是商业银行贷前审查的必经环节。守信者可以享受到贷款利率优惠、授信额度增加等实实在在的好处,失信者将很难获得贷款,或承受贷款利率上升、授信额减少等带来的经济损失。”(1月25日《人民日报》)
这意味着,我们大多数人在央行那里都有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不难想象,在这个档案上,书写着我们的诚信善。当然,这些状况可能与我们个人信用是一致的。但是,对于个人信用档案建设而言,又绝对由别人来在暗地里自由书写,这就要求,征信系统本身必须足够的科学与公正。
尽管我们对自身的诚信行为很清晰,但对银行的征信过程却并不清晰,这是值得担忧的事。这里包裹着太多复杂的细节,涉及到很多标准考量。对于普通公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复杂课题,如果弄不明白,不小心就会让负面信息进入到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中。
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采信手段,要想令广大公众信服,产生特定公信力,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光由银行来自说自话。换言之,也就是谁来监督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
在当前法律法规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不足够完善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信用建设的公平与公正,如何给予公众对自身采信的知情权,现在必须摆到台面上,让公众看个明明白白。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