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杜玉全:社会诚信的集体性“病变”是“病入膏肓”的前兆

来源:荆楚网 2010-09-08 10:21:09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某门户网站,对136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0.5%的人肯定自己没遇到过作假行为。  具体来说,85.1%的人遭遇过“短信诈骗”,83.7%的人遭遇过“假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某门户网站,对136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0.5%的人肯定自己没遇到过作假行为。

  具体来说,85.1%的人遭遇过“短信诈骗”,83.7%的人遭遇过“假货”,77.0%的人遭遇过“盗版书”。其他还有:虚假报道(70.4%)、盗版CD(70.3%)、街头骗术(70.2%)、假政绩(57.1%)、假发票(52.1%)、学历作假(42.0%)、学术作假(41.8%)等。(中国青年报) 一连串的数字表明,我国社会中的造假行为可谓无处不在。社会诚信整遭受着严重的群体性病变。

  一种整体形象的塑造,往往来自对其中部分成员行为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从个例到整体是一种归纳法的推理方式,在社会学中,社会是由一个个组织而构成的,而且有某些相同的特质的人群,往往会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且现代社会的舆论传播中,经过立体化的大众传播,被标签化,并且逐渐形成标签的固化,成为越来越广泛接受的“准真理”。

  在一些列虚假报道、盗版、街头骗术、假政绩、假发假学历等造假行为面前,现实的“部分人群”实质上正在向整个社会群体蔓延。0.5%的人肯定自己没有遇到过作假行为,背后是这个社会99.5%的人遭遇过社会造假行为,这是相当可怕的。在众多的社会作假行为背后,当部分造假者不断被放大成一个整体,那么我们整个的社会形象的塑造也将蒙上一层造假阴影。社会诚信必将荡然无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从“部分”、“个别”、“少数”的造假者到如今的“群体”、“集体”造假。正表明了社会诚信的退化,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这其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群体”、“集体”这样的大众性、群体性的词语。所谓群体性事件在任何时候都会使整个社会受到影响,群体性所涉及的人群不再是“部分”、“个别”以及“少数”,而是整个社会上的绝大部分。这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这种可怕的群体性“病变”将是不容忽视的大面积“精神污染”;“集体造假”而且“不约而同”,正是群体性素质的滑坡,是社会责任感贬值的征兆。集体造假的惯性、恶性发展,使社会诚信度的名存实亡,使规章、法规、法律的形同虚设,是法不责众的难题。集体造假的尽头就是社会诚信的沦丧。社会诚信的集体性“病变”就是“病入膏肓”的前兆。

  社会学中一般将信任模式分为三种:传统型、个人权威型和法治型。对于目前社会所遭受的群体性病变,因为社会信仰的普遍缺失,传统型、个人权威型的信任模式是无法应对现实的危机的。习惯了法制约束的社会大众,只有法治型的信任模式才能担负起完整的危机治理责任。而现实的法制现状是法律法规滞后、惩罚太轻、法不责众。因此,必须对此加以法律强化,否则社会群体造假的队伍仍将不断扩大。

  由此,我们在面对社会诚信的“集体性病变”的同时,也必须思考其“病入膏肓”的可怕后果。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斩断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手”


新华网 2018-09-28 16:48:37

信用卡裸奔 “盗刷险”救命?


网络 2014-09-17 23:47:48

坐轨交逃票 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网络 2014-07-25 12:39:2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